徐琴
摘要:“激勵”,即激發(fā)鼓勵,是指教師運用各種手段對學生施加的外力作用。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性,幫助學生確立自我意識,促成學生智力因素得以最充分的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激勵教學;教學改革
一、目標激勵
語文學習的目標對語文學習活動起著不可或缺的定向、導航作用。學生只有確立了一定的學習目標,才能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地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初中生正確的學習目標的確立又有待于教師的幫助和激勵。
特級教師魏書生在初中新生入學時,根據(jù)“知識結構”的理論,采用“畫知識樹”的形式,為學生確立了初中語文知識遠期目標。魏老師還根據(jù)學習目標層次性原理,要求學生標出已掌握的知識點,把尚未掌握的部分作為今后的努力方向。這無異于為每一個同學設計了一張因人而異的目標圖,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實用性。
誠然,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就越能發(fā)揮他的潛能,登上一個個新的臺階;但是若一味地提出擂臺式的目標,學生無法嘗到成功的甜頭,只能是漸漸地失去信心,敗下陣來。因此,我們運用激勵原理為學生確立目標時,應不越俎代庖,而是師生共同研討,使目標既針對學生實際,又符合教學規(guī)律,避免目標過高過低的負效應,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二、動機激勵
動機有別于目標,目標是人們的行為結果,動機則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觀原因。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部動力,它與學生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學習動機刺激學生的學習,學習的成功又反過來強化學習動機。強烈的學習動機是學生投入語文學習的“起動器”,而“起動器”的開啟有多種途徑。
1.要融洽師生關系,方可打開動機激勵之門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語文教學成功的重要保證,它直接制約著學生學習動機的引起和維持。這一點往往誤以為“教不教是教師的責任,學不學是學生的事情”,把師生共同活動的教學過程理解為教者單方面的純知識傳授,把教與學割裂開來,淡漠了搞好師生關系這一重要因素,學生也就冷漠了對語文的學習。如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時時以自己的水準衡量學生,處處講求師道尊嚴,動輒大加訓斥,使學生對老師及其所教的學科“敬而遠之”,就無法引發(fā)起學習的動機,造成教學的失利。成功的語文教師都是十分重視融洽師生關系的,凡要求學生做的,教師都充分地與學生商討,共同研定。
若教師能多一點“民主”之心,和學生建立起友好的合作關系,共同承擔任務,一起解決問題,則會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推動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反之,若師生關系緊張,相互之間不信任,乃至于相互對立敵視,則會出現(xiàn)對抗心理,削弱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阻礙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
2.要重視反饋作用
反饋是語文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往往產(chǎn)生正效應。一般的學生在每次考試、測驗、作業(yè)乃至于課堂回答問題時都急于得到反饋,或得到滿分,或超過了自己的競爭對手,或越過了從未越過的及格難關,抑或是得到教師的好評,同學的贊譽,這些都可能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初中低年級的學生充滿上進心和好勝心,即便面對不理想的成績,只要能得到及時的激勵,常常也會咬咬牙,急起直追。當然,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既要善于利用反饋的正效應,不斷地為學生已涌起的動機推波助瀾;同時也要注重排除反饋所引起的負效應:成功帶來的驕傲自滿,失敗造成的悲觀泄氣,以及甘居中游,不求上進等多種心理頹勢,力求把這些不利因素杜絕于萌芽階段。
三、需要激勵
語文教學中的需要激勵,是指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認識學習語文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習語文的欲望,促使學生朝著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標,以堅持不懈的行為求得自身的滿足,從而大面積地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
保護差生的自尊心,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欲望,是需要激勵的關鍵。自尊是學生對獲得信心、能力、成就等方面的愿望的心理體驗,馬斯洛關于需要的金字塔形象地表明,只有實現(xiàn)了“尊重的需要”才有可能實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需要的最高境界。一個學生如果失去了自尊心,也就喪失了自信力,其能力的提高只能是空話一句,更不用說有什么成就了。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在兒童中,弱智者和智力超常者僅占千分之幾,差異并不很大,別的同學能達到的,幾乎大家都能達到。部分同學之所以未能取得最優(yōu)異的成績,問題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適合于自己特點所需要的學習幫助和學習時間。事實正是如此,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班,初一時的語文老師年老多病,無法正常教學,語文成績太差,該班換第二任語文教師后,教師從激勵學生語文學習的需要著手,主動地關心差生,不時地對他們細小的進步表示贊賞,在全體同學面前重新樹立他們的形象,讓他們體驗到集體的溫暖和老師、同學們對自己的期待。在他們再次失利的時候及時伸出援助之手??茖W的道理,激情的話語,不斷的贊賞,真誠的幫助,填平了他們心中的缺欠,點燃了他們的希望之火,激起了他們學習語文的欲望。這時因勢利導,趁熱打鐵,讓他們明白生活中離不開語文,生活中又處處可以學到語文,而要享受學習語文的快慰,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等道理,進而樹立起為了更好地從事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排除一切困難學好語文的決心。經(jīng)過兩年的努力,該班中考語文成績名列前茅。不斷地給學生以語文需要的激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需要激勵不僅適用于低年級語文教學和差生的轉化工作,也適用于中學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根據(jù)需要化規(guī)律,及時地了解學生的需要動態(tài),使激勵常激常新,一步步地把學生引入五光十色的語文學習殿堂。
總之,語文學習之路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跑道,是一座沒有頂點的峰巒,艱辛地跋涉于其上的莘莘學子,企盼著師友們的激發(fā)鼓勵。有志于語文教學的同仁們,讓我們把一根根激勵的“柴火”不失時機地投擲到學生學習語文的火盆中,使之燃成熊熊大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