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柳青
【摘要】小學品德課是德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校課堂是學校進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陣地。在德育工作的開展中,體驗活動是有效的教育手段,能夠保證教學效率的提高。課堂體驗活動是小學品德課堂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師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本文就小學品德教學中體驗活動實施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品德 體驗活動 策略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小學品德教學中體驗活動的設計研究》FJJKXB1——135課題論文。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2-0079-02
小學品德課堂的體驗活動內容是,根據教師設計的主題活動,例如游戲,來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在活動主題方面選擇能夠塑造學生良好品德的內容。學生在體驗活動中可以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和提高實踐能力,小學品德課堂的設計活動可以分為主動型、合作型、探索型。
一、小學品德教學中體驗活動的意義
少年兒童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關乎國家的未來。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主要任務是:響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確立遠大志向,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規(guī)范行為,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小學品德教學可以在小學生道德情感、認知判斷能力成形的關鍵時期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能夠幫助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未來的人生路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隨著新時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進步,小學品德教學的方式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體驗活動的作用就在于幫助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適應新時代的步伐,提升課堂效果。體驗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充分調動自身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社會化的進步發(fā)展。
二、小學品德教學現狀
1.品德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夠
目前我國小學品德課的專職教師緊缺,很多學校是采取專職教師代課的方式來開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教師的品德課教學精力,不能專心搞好品德課的課堂設計。師資配置的不足是制約品德課堂教學效果的首要原因。
2.品德課堂體驗活動內容單一,教學資源缺乏
在目前的小學品德課教學活動只給你,大部分的品德課教師都沒有充足的教學資源,多數情況下是以課本、教參、配套光盤為全部的資料。對于品德教學,教材內容的整合和補充是要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在當下時事資料豐富的情況下,教師的教學資源匱乏是十分不應該的。
3.學生的學習缺乏有效的指導
雖然小學品德課的課業(yè)壓力不大,相對更加自由和開放,但是實際的教學中,依舊是傳統的講授方式。體驗活動的主體更新不及時,重復化的活動內容讓課堂教學留流于形式,課堂吸引力不大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在品德教學的過程中,體驗活動主要限制在合作討論、游戲體驗,豐富了形式,活躍了氣氛,但是由于沒有正確的指導,實際產生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提升小學品德教學中體驗活動實施策略
1.優(yōu)化教學資源
在小學品德課的教學中,體驗活動本身是否具有吸引力,取決于課程資源是否新鮮有趣。課程可利用的所有資源都可以被看做課程資源。品德課要充分整合當下的國情發(fā)展、歷史文化、愛國精神的資源,組織成學生的道德發(fā)展時間軸,逐步補充生活領域的社會道德素質。
2.合理開發(fā)教材
小學品德課本來就重視小學生精神文化建設,輕科學文化知識積累,所以品德課教材的選擇要打破教材的限制,拓寬學生的信息來源渠道。由教師來篩選當下的網絡信息,濃縮熱點時事的道德內涵,開發(fā)進小學品德課教材。
3.強化課堂活動體驗
德育工作重要的是學生對于老師教學內容的認可度,也就是對老師的喜愛程度。小學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特點,在進行品德課體驗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和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進行品德教育。教師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參與活動的想法,加深體驗活動的心理感受,努力將課堂的體驗活動延伸到生活中去,將活動的情感轉化成腦海深處的思想意識。
在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品德課堂,提高體驗活動的實施效果,是建設智慧校園的要求。要從提高師資力量、合理開發(fā)教學資源、促進師生對話的方面深入思考小學品德課的開展。通過體驗活動的開展,增強學生的自身感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社會化的進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嶺.小學品德課堂活動教學的課型與策略研究[J]. 亞太教育,2016,04:33-34.
[2]許桂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