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龍山++趙峰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日益深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當前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需求,教師應及時轉變教育思想,全面分析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明確教育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诖耍疚氖紫汝U述了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的要求,然后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希望能改變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改進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088-02
語文課程作為小學教育中的基礎性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讀寫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F(xiàn)階段,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能力及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的個人成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就當前教學現(xiàn)狀而言,存在著諸多問題,對小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不利影響,同時不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的要求
1.備課要求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備課主要依據(jù)“教參”,在沒有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教授,使學生對課文的深層含義無法理解。新課改要求教師“認真解讀文本”,教師應首先融入文本中,認真感受文本內涵,并提煉文本中的重要內容,根據(jù)自身認識完成教案編寫。
2.上課要求
在上課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首先明確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充分圍繞教學目標來講授,在認真落實教學目標的同時,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針對性。同時,教師應進一步明確自身的課堂地位,扮演好教學主導者的角色,并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將合作學習與獨立學習進行有機結合,將接受學習與發(fā)現(xiàn)學習進行巧妙結合,以此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實踐能力。
3.教材使用要求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對教材的使用往往是“以本為本”,也就是教材上有什么教師就講什么,教材上沒有的教師不會繼續(xù)拓展。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接受能力巧妙取舍,對冗余的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刪減,并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適當拓展課外內容,但要掌握一定的“度”,避免內容過多,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產(chǎn)生過猶不及的效果。
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素質不高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并不能準確掌握教學重難點,對教學內容無法突出講授,在課堂上對學生的管理不夠細心,同時對教材的學習不夠深入。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只是一味地對學生灌輸知識,忽略學生的接受水平與主觀意識,導致學生對語文課程提不起學習興趣,課堂參與熱情不足,教學效率低下。同時,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許多教師為了提高本班學生的整體成績,重點講授考試所涉及的內容,做足表面文章,但忽略了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教學方式陳舊、單一
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處于絕對的主動地位,采用講授式教學方法,只是一味地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授,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忽略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在課堂提問中,教師往往只關注成績較好的優(yōu)等學生,導致后進生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成績得不到提升。在課堂練習中,教師往往搞題海戰(zhàn)術,為學生安排大量作業(yè),學生只會機械性學習,探究能力得不到鍛煉。這種教學方式完全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1.提升教師素質
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的影響尤為重要,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教師就應提升自身素質。一方面,教師應注重對自身創(chuàng)新能力與探究能力的提升,在教學中應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與探究欲,并通過付諸實踐獲取知識。另一方面,為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必須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豐富知識儲備,在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通過自學、進修、培訓等途徑深化自身涵養(yǎng),以滿足當前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
2.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綜合訓練,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實施問題情景式教學。有疑問的存在,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因此,教師應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讓學生在不斷思考與探究中獲取知識,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增強探究能力。第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按照教學要求將學生進行分組,保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引導學生就具體問題展開小組討論與探究,使學生在共同合作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3.加強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的結合
在傳統(tǒng)教學下,教師往往采用粉筆+黑板+教材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大弊端。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教學。在具體實踐中,應靈活運用音頻、視頻、幻燈及投影等形式,直觀地展現(xiàn)教學內容,使學生對難以理解的內容產(chǎn)生直觀認識,加深知識理解,提升學習效果。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有效節(jié)省板書時間,擴充教學內容及課堂容量,提升教學效率,使教師有更多時間與精力放在對疑難問題的講解上。
四、結語
總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及時更新,以滿足教學需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語文教學,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課堂參與熱情,進而提升教學效率,改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魏周和.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途徑[J].甘肅科技,2014,09:72-73.
[2]劉立柱.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途徑[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04:112-113.
[3]王春紅.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的現(xiàn)狀與策略[J].科技資訊,2015,06:183.
[4]尹秀蓮.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02: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