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憲章/山東省棗莊市中區(qū)實驗小學教師
教育其實也可以“復制”
賈憲章/山東省棗莊市中區(qū)實驗小學教師
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兒子去拜訪朋友。在公共汽車上,媽媽被一位青年撞到了一邊。兒子關切地問:“媽媽,您沒事吧?”同時,他惱怒地看了那位青年一眼,喊了一句:“太可恨了!”媽媽看著兒子,說道:“可不能這么說,這位叔叔不是故意的?!边@時,那位青年也連連向她道歉。兒子聽到這些,慚愧地低下了頭。幾天以后,媽媽騎著車子來到學校準備接兒子回家,發(fā)現他的手破了,血一滴滴往下流。媽媽心疼極了,將傷口包好后就去問老師是怎么回事,老師也很納悶,因為她既沒有看到他來報告,也沒有聽到他哭過。媽媽不解地問:“為什么不告訴老師呢?”他笑著說道:“媽媽,那位同學不是有意,他已經深感不安了,如果再告訴老師,他會更加自責的?!眿寢尫浅8吲d,他摸著兒子的頭說:“好孩子,你已經學會了諒解別人?!?/p>
這個故事完整地演繹了一位媽媽把她優(yōu)秀的素養(yǎng)輕松“復制”到自己兒子身上。可現實生活中卻難覓“教育復制”的靈巧身影,有的過于看重“粘貼結果”,只記得自身的監(jiān)督職能,常常是硬性管理過濫、量化過程過繁、批評指責過多;有的過于輕視“復制樣本”,不是蜻蜓點水般示范,就是越俎代庖;有的過于忽略“復制動作”,自己言行不端,對孩子更是放任自流,妄談“樹大自直”……育人者只有全面審視“教育復制”的內在需求和外在條件,自覺創(chuàng)新實踐,主動優(yōu)化細節(jié),才會讓其不斷展現自身的教育魅力。
優(yōu)秀素養(yǎng)是育人者有效推薦“復制內容”的“關鍵框”。其一,具備“復制素養(yǎng)”。育人者必須先育己,適時地給自己加油充電,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熟悉本專業(yè)知識技能,熟練地駕馭教學手段,靈活地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有效引導工作對象快速高效地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交流方式,不斷拓展溝通渠道,真實地展現自己的博學、睿智、幽默,他們自然而然會喜歡。其二,清楚“復制意愿”。多留心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狀況,多琢磨與其溝通的渠道與方式,多變換觀察、思考的位置與角度,育人者才會清楚受教育者的“復制意愿”,才可以有效地調整施教實踐,準確把握因材施教的火候。
施教魅力是育人者輕松實現“復制目標”的“加速鍵”。其一,真誠相待是“加速鍵”。每個都有一個神秘的內心世界,施教不是演戲,只有真正發(fā)自內心、表里如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吸引并感染每一位受教育者,教育的“復制目標”才會在他們身上悄然呈現。其二,換位思考是“加速鍵”。困難時及時用熱情的話語加以鼓勵;自卑時總會用“閃光點”喚醒他的自信;痛苦時總有設身處地的給予安慰……習慣于換位思考,一直保持著友善態(tài)度,讓教育對象可以從心底里體會到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他們更好的成長,只有這樣才能在他們心中一直保持著良好形象和魅力。
施教技藝是育人者準確把控“復制細節(jié)”的“共享鍵”。其一,以因材施教孕育“共享”。不同施教內容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模式,受教育者共性和個性并存,施教者必須反復斟酌、精心策劃,因人因地因時開展施教活動,在示范環(huán)節(jié)里多一些耐心和尊重,在引導環(huán)節(jié)里多一些細心和激勵,在體驗環(huán)節(jié)多一些信任和理解……才會有效激活每一個施教環(huán)節(jié)。其二,借優(yōu)化方法催生“共享”。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在教學中站得高看得遠,才能放得開并收得攏。施教活動必須充分調動教育對象的積極性,使他們可以容易接收又能愉快參與。施教者要正確傳授知識,還要教給學習方法,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習熱情,在彼此共享的平臺上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教育其實也可以“復制”。育人者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教育是一門復雜的藝術,不僅要拓寬溝通渠道去了解、尊重、呵護每一個教育對象,更需創(chuàng)新探究新模式去研究育人規(guī)律、提升育人水平,完善自己的示范技藝,自己的育人實踐才會不斷呈現出絢麗的“復制”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