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靜
摘要 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實施現(xiàn)狀給學生的學和語文教師的教都帶來了挑戰(zhàn)。而綜合實踐活動是實現(xiàn)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途徑,將綜合實踐活動與語文綜合性學習相整合實施,在實踐活動中凸顯語文味,讓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真正做到相融。在關注實踐的過程中,更好地促進了語文知識和能力的有機結合以及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可以更有效的達成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三維目標。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語文綜合性學習;三維目標;整合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實踐證明語文學習除了學習字詞句篇、聽說讀寫外,更應體現(xiàn)在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融合,書本知識與課外實踐活動的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新課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生成性等其他課程無法取代的課程特點。它的各部分內容各具特色,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收集資料能力等方面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毒C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指出:“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和其它各學科領域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各學科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獲得的知識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延伸、綜合、重組、提升;綜合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各學科教學中拓展加深;在某些情況下,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與學科打通進行?!?/p>
由此可見,綜合實踐活動可以更好地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提供生活素材,拓展學習空間,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其在實踐活動中學以致用,獲得新的經歷、體驗、感受和領悟,達到對知識融會貫通的掌握,更有效地達成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三維目標,實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和語文課程的雙贏,讓學生從單一的“學校人”中解放出來,成為綜合性的“社會人”。
1 實踐性中注重知識與能力
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的形成,必須通過語文性的綜合實踐活動才能實現(xiàn)。語文綜合性學習須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開展進行,才能更有效。語文綜合性學習與綜合實踐活動二者在實施上都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等特點,都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活動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開放的空間,強調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和勇于實踐,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強調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性活動并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變革。
如教學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六單元《輕叩詩歌的大門》綜合性學習中,學生不僅積累了許多的唐詩、宋詞,了解了古代不同時代的詩詞特點,在老師的指導下,還學會了如何欣賞與朗誦,如何去分類整理,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學會活動策劃,方案的擬定,以及在過程中學會各種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等。知識的積累,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終身受益,綜合實踐活動更好地促進了語文知識和能力的有機結合。
2 自主性中重視過程與方法
綜合性學習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包羅萬象,涵蓋了方方面面的知識,但有的知識單靠語文課堂教學是無法真正讓學生能掌握的。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設計和實施體現(xiàn)了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它與語文的整合會使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向自然。
如人教版第五冊第五單元的綜合性學習《燦爛的中華文化》,要求學生“用多種方式了解傳統(tǒng)文化”,提示了學習方式的自由性,教學中要深刻領會這一點,進行有意識地引導。在學生分組討論的時候要引導學生開拓視野,敢于學習。比如,了解“端午節(jié)”的民間習俗,當然需要查看有關的資料,了解端午節(jié)的淵源和相關的知識;同時可以去收集一些端午節(jié)時人們開展各種活動的照片;還可以去訪問附近的老人,聽他們講講屈原的故事,說說端午節(jié)民間習俗的變化;還可以學著包粽子,做香袋;最后可以綜合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做一次匯報或進行一次主題班會,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由此,我想如果在教學中敢于把語文知識的豐富內涵放到開放的綜合實踐天地中,鼓勵學生自主地探討,自由地交流總結,那么學生的收獲會遠遠超乎課堂所獲,遠遠超乎老師的想象。但作為教師,也不能放任自流,學生的自主選擇,應得到老師適當?shù)闹笇В@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優(yōu)勢和才能得到更好地發(fā)揮和展示,才能讓學生在過程中,講究方法,科學有效地開展活動,相得益彰,取長補短。
3 合作性中滲透情感與態(tài)度
21世紀人才最基本的素質是具備合作意識和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它強調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校內與校外之間的相互合作,這樣才能完成復雜的學習任務。綜合性學習強調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意識,一般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引導學生組建活動小組,幫助每個學生能在小組內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導學生在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在共同參與合作的過程中,互相了解合作伙伴的個性,學會交流與合作,彼此之間學會尊重、理解以及寬容,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接受別人的意見。在活動實踐過程中,學生在對事物進行認識的同時會獲得獨特的個人感受,從而不斷認識自我和社會,發(fā)現(xiàn)自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成功感,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健康的情感和多元的價值觀。
在教學人教版第七冊第五單元《世界文化遺產》這個主題單元時,讓學生查閱長城等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料,學生行動積極迅速。他們搜集來了關于長城的圖冊、傳說故事、明信片、畫冊以及網頁內容,我也給學生準備了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圖片、資料和視頻短片。大量的圖片資料使學生飽覽了祖國雄偉壯麗的長城美景,學生對長城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升華,充分認識到了長城是中國民族的象征,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和悠久歷史的見證,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跡,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了學生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與語文教學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綜合實踐活動可以為語文學習提供生活素材,拓展學習空間,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其在實踐活動中學以致用,獲得新的經歷、體驗、感受和領悟,達到對知識融會貫通的掌握,加速語言文字的綜合能力的形成。只要把綜合實踐活動和語文學科課程內容整合起來,使綜合實踐活動與語文學科課程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和延伸,就能深化內容,促進綜合實踐活動扎實有效開展,師生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在這兩門課程的整合方面不斷探索,讓綜合實踐活動更有效的促成語文綜合性學習三個維度目標的落實,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好地體現(xiàn)大語文觀的教育思想。
參考文獻
[1] 李金貴.整合學習資源,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J].寧夏教育,2003(06).
[2] 李 芒.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教師的教學能力[J].教育研究,2002(03).
(作者單位:亳州市蒙城縣許疃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