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要]在新課改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秉持“以學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小學英語課堂的主人。為了搭建寬松和諧的英語教學課堂,提升小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教師就需要合理有效地對導學方案進行設計,進而促進小學英語科目教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導學方案;設計
所謂導學方案,就是一種在小學英語基本教學課程基礎之上的微化設計,是教師有效教學的需要,也是學生進行課程知識點探究的需要。導學方案能夠?qū)⒅R進行問題化處理,將提升學生能力過程化,在立足學生主體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通過科學合理的知識訓練,促進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那么,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有效地進行導學方案的設計呢?
一、融合所學知識,搭建過渡橋梁
一般地,課堂教學既要能夠立足學生的認知特點,又要能夠融合不同年級之間、不同單元之間的知識,從而保證課堂教學得以有效開展。在譯林版三年級起點的牛津英語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有很多零散的知識點,因此,無論是在導入一個單元教學之前,還是在教學這個單元之中,導學方案的設計都需要融合此前學過的相關(guān)知識,搭建起過渡的橋梁,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學習,對知識層次不會感覺到突兀,這樣才能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教學。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五年級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這個單元時,單元的話題是animal friends,這個話題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所以對于導學方案的設計,就要能夠融合以往所學的知識點。這個單元的重點句型是“I/They have……”和“It has……”以及動物身體部位名稱。對于“have”這個句型,早在四年級上冊Unit 2 Let8 make a fruit salad就有所涉及,所以教師在導學方案的設計中,就可以帶著學生回顧一下那部分的知識點,給學生搭建起一個“have”句型過渡的橋梁,實現(xiàn)知識點之間的鞏固加深。對于詞匯方面,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回顧三年級上冊的Unit 7和四年級上冊Unit1中的動物方面詞匯,還有四年級上冊Unit 8的五官和體貌特征詞匯,給學生的詞匯學習搭建起過渡的橋梁,在不同單元知識點的融合中實現(xiàn)能力的鞏固與提升,提高課堂活躍程度。
二、聯(lián)系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
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都是從生活中產(chǎn)生,并且服務于生活的。在小學英語教材之中,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貼近生活實際的,教材中所提到的很多知識點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能夠遇到的。如學生們喜歡吃的水果,喜歡玩的體育活動以及一些日常的交際用語,都是和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緊緊抓住教材的這一特點,在設計導學方案的時候,要能夠?qū)⒔滩膬?nèi)容和日常的生活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之中得以有效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五年級下冊Unit 3 Asking the way時,教師就可以設計如下導學方案: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將教室進行方陣式布置,為課堂情境的形成奠定基礎。教師可以先播放兔子舞音樂,通過詢問學生:Do you like dancing?Lets danceI學習“l(fā)eft、right、turn”等單詞。接著,教師在多媒體課件上呈現(xiàn)教材中的park station,city library station,book shop,moon street等插圖,讓學生討論一下Whatare SuHaiandYang Lingtalking about?然后,教師帶著學生進行教材文本的閱讀和分析,并回答18 Yang Ling find Su Hals home?Who helps her?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在storytime完成差不多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學生所組成的不同方陣來代表學校周邊幾所不同的標志性建筑,如:hospital、shop、cmema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說一說這些建筑分別要怎么走才能到達。這樣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之中,不僅可以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還能激活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三、引導知識遷移,構(gòu)筑思維平臺
小學英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里面的很多知識點都可以進行延伸,也就是教學中所說的知識遷移。而在導學方案的設計中,如果對知識點進行遷移,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貯藏量,還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總結(jié)相關(guān)的規(guī)律。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這個單元時,這個單元涉及很多的動詞,如dance/read/draw/swim等,教師在這里可以就相關(guān)動詞的變形,給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拓展。以dance為例,動詞時為dance,動名詞時為dancing,第三人稱單數(shù)時dances,雖然書本上也有羅列,但是沒有很具體,教師在導學方案設計中就要加一些遷移的知識點。又如like這個詞,第三人稱單數(shù)是likes,后面接動詞變成V+ing形式,也就是like doing sth教師要能夠?qū)⑦@些具有規(guī)律性的特征穿插進導學方案之中,以便在課堂上能夠更好地將相關(guān)知識進行遷移,拓展學生的思維,構(gòu)筑學生的思維平臺,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學習和發(fā)展是新課程改革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導學方案的設計有很多種形式,教師在設計的過程中要能夠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并尊重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切實關(guān)注到學生的情緒,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優(yōu)秀的導學方案是需要教師花費很多心思的,需要他們對教學的過程進行全面的考慮和緊密安排,并具備豐厚的知識底蘊及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智慧。因此,一個好的導學方案,不僅考驗了教師的教學水準,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