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仕松
摘 要:地圖是地理講授中的“第二語言”,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信息綜合載體和教育工具。講授中運用各類地圖,能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本領,運用圖表技術(shù),提高學生地理修養(yǎng)。首先介紹了地理教學中地圖運用的現(xiàn)狀,其次闡述了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特點,最后提出了在地理教學中地圖運用的形式。
關(guān)鍵詞:地圖教學;現(xiàn)狀;運用形式
地圖是地理講授中的“第二語言”,載有豐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信息綜合載體和教育工具?!耙髮W生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fā)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shù)手段”“掌握閱讀、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shù)據(jù)的技能”,是現(xiàn)行《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縱觀現(xiàn)行的中學地理教材,各種圖表比比皆是,再看歷年的地理高考和學業(yè)水平試題,涉及地圖的試題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因此,我們要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運用地圖、圖表的基本技能。
一、地圖在地理教學中運用的現(xiàn)狀
1.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讀圖、繪圖的意識和能力淡薄
教師平常更多注重的是地理概念和原理的講解,忽視了對地圖的分析,其實地圖教學也是地理教學的組成部分。有的教師認為,讀圖是一種占用課堂時間的行為,或者認為學生自己有能力讀懂圖,用不著教師分析,因此缺乏讀圖的意識。即使有時讀圖,但學生由于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掌握不了讀圖的技巧和方法,很難找出地圖中的隱性信息。有的教師有時為了講清一個知識點,只是口頭說說,缺少板圖這種直觀的表現(xiàn)形式。認為自己頭腦里有這張圖就可以了,卻忽視了學生頭腦里沒有這張圖;即使有的教師板圖了,畫出來的圖卻沒有形似,有時還會引起學生的哄笑,這就涉及教師繪圖的基本功?,F(xiàn)在很多教師越來越不愿在黑板上寫字、板圖,被多媒體所取代,只要點點鼠標,現(xiàn)成的圖就出來了,這加劇了教師繪圖能力的退化。地理教師應加強繪圖本領的培養(yǎng),對一些經(jīng)常使用的圖,應做到熟記于心,隨用隨畫。
2.學生在地理學習中分析圖、制圖的能力在退化
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對讀圖的認識不足,不會合理運用地圖,認為讀圖、分析圖無足輕重,這與教師平時的教學方式有很大關(guān)系。教師教學中多讀圖、分析圖,學生自然對讀圖產(chǎn)生興趣。有時學生讀圖讀不出圖中信息,這與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缺乏有關(guān)?,F(xiàn)在學生在課堂上動手能力越來越差,要么不動手,要么畫出的圖千奇百怪。比如,請學生繪制“揚州市人口增長曲線圖”,有的學生對確立坐標軸和橫縱坐標的含義,描點成線的基本步驟都不懂,更難從圖中分析揚州市人口變化的特點和原因了。
3.學校為地理教學配套的地圖資料缺乏
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而學校為地理教學配套的地圖資料很少,除了地圖冊、填充圖冊、地球儀,其他的諸如地理掛圖、地理模型基本沒有,給地理教師平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這與學校經(jīng)費投入、重視程度等有關(guān)。
二、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特點
1.地圖蘊藏著大量的空間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是顯性的,也可能是隱性的
地圖能使時空轉(zhuǎn)變現(xiàn)象可視化,是人們熟悉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空間聯(lián)系、空間變化的有效方法。地理空間上宏大復雜的體系沒法讓人們一覽無余;時間發(fā)展的周期性、長期性給人們察看了解地理事物帶來困難。而地圖用經(jīng)緯坐標準確體現(xiàn)空間分布,用各類標記來表現(xiàn)多樣的地理事物,使人們突破時空觀察了解地理事物成為可能。
2.地圖是地理教學中使用最廣泛、最適用的直觀教具,是地理教學的第二語言
它以圖像的形式把信息傳遞給人的大腦,具有任何文字和語言所無法替代的作用。地圖是配合地理教學內(nèi)容講授的工具,是輔助地理教師課堂教學的手段,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效果。它應緊扣教材內(nèi)容的重要、關(guān)鍵信息,突出所講授地理知識的特點和個性,體現(xiàn)教學的需要。
3.地圖教學能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講授中地圖利用得好,不光能培育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思考力、判斷力、記憶力,而且能輔助學生創(chuàng)建形象思維,使教學收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三、地圖在地理教學中運用的形式
1.掌握讀圖的基本技能
讀圖最基本的技能是熟練掌握比例尺、方向、圖例等地理三要素,其目的是對圖像有一個初步印象。讀圖還應遵循一定的順序,正常順序是:先讀圖名,再讀圖例和注記,最終讀正圖。要讓學生記住常用的圖例,如,“■”表示煤炭、“▲”表示鐵礦石、道路河流等注記,根據(jù)圖例分析地理事物分布的特點。對正圖要有目標、有重心地觀察,善于多角度地對圖像進行有用分析,以準確理解圖像的內(nèi)涵,得出準確結(jié)論。
2.靈活運用教材插圖
教材插圖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插圖與文字相結(jié)合,針對性強,具有目的明確、內(nèi)容簡明、主題突出等特點。教材插圖類型多樣,教學中應靈活運用。景觀圖表示某種地理事物景觀現(xiàn)象的圖和照片,如“我國水稻種植圖”;分布圖表示某種地理要素分布的圖,如“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圖”“世界洋流分布圖”;原理圖是用不同的符號表示地理事物的演變規(guī)律和過程,如“巖石圈物質(zhì)循環(huán)”“水循環(huán)示意圖”等;統(tǒng)計圖用以表示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時空分布與變化,如“人口增長模式示意圖”。
3.自繪板圖用于教學
課堂上有時為了說明某個地理原理或某種地理分布,教師可用簡潔的線條勾畫板圖。繪制板圖是中學地理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之一,我們應當重視板圖的作用。簡潔明快的板圖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繪圖能力。如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guī)律對氣候的影響,在黑板上分別畫出北半球氣壓帶風帶示意圖和亞歐大陸示意圖,學生只要將這兩幅圖對比一下,不僅能認識氣候類型分布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還能分析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
4.利用多媒體進行地圖教學
地理教學中,由于地理學科自身的特點,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地圖教學,使“圖”的范圍更廣,使“圖”的直觀性、實效性更強。教師可以在電腦上靈活自如地“編輯”地圖,設計的“地圖”形象逼真,再配以聲音、圖片等。通過建立新的學習情境,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乃至帶來強烈的震撼,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致和協(xié)作參與的熱情。如冷鋒系統(tǒng)對天氣的影響,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冷氣團的移動,學生通過觀察加深對冷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特點及雨區(qū)位置的直觀認識。
5.發(fā)揮教學掛圖、地圖冊及填充圖冊的作用
教學掛圖是供教師在課堂上講課用的地圖,圖幅大,便于教師統(tǒng)一指導,組織教學和掌握教學進程,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師在掛圖上所標的內(nèi)容;地圖冊是教學用的多種地圖和圖表的匯集,供學生課堂學習,課后復習和課外閱讀;填充圖冊供學生作業(yè)時使用。有時三者是配套使用的,特別是對地理事物分布的教學,如中國河流的分布,通常是老師在掛圖上指位置,學生在地圖冊上相應位置勾畫,再在填充圖冊上填注。
地圖是地理環(huán)境要素的載體,是地理知識體系的空間再現(xiàn)。用好用活地圖,不但能充分體現(xiàn)地理教學特點和風格,而且也是一種獨有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用地圖“教”,學生用地圖“學”,讓學生在讀地圖、分析地圖的過程當中掌握地理知識,分析地理成因,了解地理原理及規(guī)律,逐步養(yǎng)成“心中有圖、圖文合一”的思維習慣。
參考文獻:
[1]黃勤雁.地理圖像教學策略漫談[J].地理教育,2011.
[2]王正康.略論教學地圖的特點和功能[J].地理教育,2010(9).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