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鵬+武雍正
摘要:在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教育過程中,往往會發(fā)現(xiàn)對于傳統(tǒng)的思想教學方式方法當選取了合適的文學特色教學后,其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會更為明顯,而且在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過程中,文學往往更容易體現(xiàn)出教學內(nèi)容所包含的中心思想,使整個的教育過程中更加具有針對性,而且通過文學的手段也能夠提升教學過程中思想文化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后進而提升了政治教學的整體水平。
關(guān)鍵詞:文學;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在對當代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首先應該保證的是以人為本這一核心思想,所以為了能夠達成以人為本這一根本目標,我們在開展教學之前就應該對學生的心理進行適當?shù)姆治?,所以根?jù)學生的實際要求,在教育過程中通過文學其所蘊含的人學特性得以展現(xiàn),讓學生在接受文學的過程中既能夠感受的文學所帶來的熏陶,也能夠在熏陶中提升自身的思想覺悟。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學對其的作用
1.對學生在學習思想教育過程中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在對很多開展了以文學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輔助教學手段的學校進行了觀察和分析后,發(fā)現(xiàn)學生在對此種教學模式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因為文學相對而言其更加容易為學生準確定位一個目標,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更容易產(chǎn)生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對于事物的敏感程度提升、教學內(nèi)容的吸收能力提升等。
2.有效的幫助學生跟好的對思想政治理解。想要讓政治思想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就必讓學生清晰深刻的理解思想政治相關(guān)知識。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其本質(zhì)往往是教師授課,學生聽課,這種教學方式下,因為學生本身就對思想政治這一類的理論性知識并沒有產(chǎn)生認同,最終導致了思想政治教學水平很難提升。而以人為本的這一重要的指導思想所解決的就是這一類問題,讓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成為主導,教學內(nèi)容的開展都是以學生為核心來進行構(gòu)建的。而文學其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其相對自由度高,所體現(xiàn)的知識以一種隱喻來進行展現(xiàn),而通過隱喻的手段來讓學生進行學習后,學生能夠有效的掌握相關(guān)知識同時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展現(xiàn)自我意識。這對于當今很多學生在接受教育的時候很容易將自己的意識丟失,從而成為了只會學而不會用的機器。通過文學所包含的隱喻這一重要特性,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方面,將很多抽象的知識進行簡單化的處理,使得學生在接受知識方面更加得心應手,而隱喻就是將原本我們已經(jīng)清楚的事情通過隱喻的手段將已知和未知進行連接,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根據(jù)已知事物來對未知事物進行分析和討論。另一方面通過文學所蘊含的隱喻特性,在對思想政治知識的描述過程中,能夠起到渲染的作用,讓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論性知識變成了生動而又形象的平鋪式知識,而借助了文學的手段進行知識的轉(zhuǎn)換過程中,譬如說“人不能在一個跌倒的地方摔倒兩次”這樣富有哲學蘊含的知識可以借助文學來進行闡述,事實上在宗教的傳承過程中往往需要很多的文學經(jīng)典才能夠保證其傳承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偏差。
3.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轉(zhuǎn)化以及使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對學生內(nèi)在升級的一種提升,其主要目的不是要求學生能夠準確的背誦其相關(guān)知識,而是要通過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向小學生輸送一個信念,讓學生在這種信念的帶動下,改變其行為習慣,對三觀的準確認知,對于主觀意識的良好把握能力。所以為了能夠讓學生不單單的只是掌握了思想政治的相關(guān)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其獨立的本源邏輯思維。而文學中很多的人物構(gòu)造,故事描述都有一定的軌跡可尋,學生往往在學習文學知識的過程中會受到故事人物的影響,從而在今后的做人做事中透露出一絲模仿的痕跡。而且學生對于文學的抵觸情緒相對于思想政治的直接教育而言,其抗拒性明顯較低,所以通過文學背景來進行的思想政治教學能夠有效的降低學生的抗拒心理,轉(zhuǎn)而成為一種吸引學生的手段。
二、如何有效的發(fā)揮文學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的方式
1.通過對文學插入政治思想教育內(nèi)容,增加更多的理論實踐課堂。在對學生教授政治思想的內(nèi)容過程中,可以通過文學作品中人物的對話,事件的分析等方面進行思想政治的講述,所以采用文學來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過程中相關(guān)的授課教師除了要對政治思想內(nèi)容有著深入的了解和認知外,還需要對文學作品有很豐富的了解,只有教師對文學作品的了解非常深入,在課堂的講述過程中才能夠即興發(fā)揮,靈活的將政治思想內(nèi)容和文學進行穿插的講解,而轉(zhuǎn)換之間的連續(xù)性,往往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大的影響。譬如毛澤東就曾經(jīng)在很多的會議召開過程中,引用了我國古典文學來進行說明,這樣的方式能夠減少政治話題所帶來的嚴肅感,使得政治問題變得更加生動和深刻。另外一點就是高校在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除了要灌輸思想,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使用能力,所以為了能夠更好的讓學生掌握思想政治中的專業(yè)知識,同時能夠消除學生在學習這一類理論知識所產(chǎn)生的“無用論”的想法,學校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活動,比如說目前開展的學生辯論,就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之后能夠靈活的運用相關(guān)知識。
2.通過文學來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同時樹立自我意識。文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其內(nèi)容準確的分析,因為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往往能夠影響人的行為和意識,所以想要讓文學作品能夠更好的對學生起到積極作用,就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準確的分析出作者想要傳遞怎樣的思想,而這種分析能力,對于學生在思想政治相關(guān)知識的學習中也起到了同樣的作用。文學同樣具備的是自由性,因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理解從而產(chǎn)生不同的意識,所以我們需要的是將嚴肅的政治通過文學來進行自我意識的放飛。
三、總結(jié)
以人為本作為現(xiàn)目前教育的一種重要指導思想,就是為了能夠?qū)W生放在主要的位置上,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方式。所以文學對于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我們?nèi)匀恍枰粩嗟倪M行完善,最終實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張亞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狀況、對策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1
[2]徐向國.以人為本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構(gòu)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
[3]王麗麗.“以人為本”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