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 唐日照
【摘 要】古代清廉詩以獨特的美學意象表達出士大夫高潔清雅的人格魅力,在反腐倡廉的今天依然能夠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從古代清廉詩典型的美學意象入手分析,探究其在當代美學價值。
【關鍵詞】清廉詩;美學意象;美學價值
“清廉”作為一個人類文明社會永恒的主題,是一種高尚人格的追求。詩歌作為一種能夠“詩言志”的文學現象,以清廉為主題的詩作在古典詩歌中占重要組成部分,不但具有詩歌自身所具有的普遍的審美價值,而且還兼具有清廉教化和清廉美育的社會功能,對于當今倡廉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把“清廉詩”作為獨立的一種詩歌類型,從美學意象和當代美學價值的思想角度給予解讀。
1 清廉詩含義及各類詩歌中的體現
古代清廉詩,主要指在內容上以清正廉明的個體品格和重名輕利的倫理道德為主的詩歌。目前在文學界還沒有把清廉詩作為一個單獨的類型,那么研究清廉詩只能從公認的詩歌類型中去找尋,這樣不可避免地會和其它類型的詩歌在思想上有融合和交叉。
1.1 詠物詩中的清廉詩
所謂詠物詩,借所吟詠之物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借物諷貪以托物言志,這類托物言志的詠物詩最大的特點是要憑借物來表達自己的心志,往往表達的就是文人所追求的重義輕利和品行高潔等等,那么體現出表達清廉思想的即可稱為清廉詩。例如,王安石的《孤桐》“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蔭。明時思解慍,愿斫五弦琴?!?作為心憂天下的百姓宰相王安石,以“孤桐”自喻,但卻甘愿被砍斫為五弦琴一把,頌奏清明之樂音,真把個老臣堅強不屈、老而彌堅、甘于奉獻之情之心體現出來。再如,北宋的李綱作有《病牛》一詩:“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痹娙私璨∨W杂?,表達自己對天下蒼生的關懷之情,如若天下眾生都能夠安飽,詩人如病牛般拖著疲倦衰老的病軀也心甘情愿。這兩首詩從某種角度來說都可算是清廉詩。
1.2 詠史詩中的清廉詩
詠史詩是以歷史為客體來抒寫主體情志的詩歌。詠史詩大多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以“借古傷今”或者“借古諷今”的藝術形式來表達對歷史的看法,勢必會涉及到前代的經驗教訓或者楷模。李商隱的《詠史》:“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痹娙藦淖鳛樵伿吩姡娙送高^歷史歷覽前賢看出了“成敗”的根源所在,詩人對“勤儉”的看重正是清廉為官的要求。 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清廉人格表現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堅持固守自己的清尚高潔。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升華為對生命的關切,對生命的悲憫和慈愛,對清廉高潔一塵不染的人格節(jié)操的追求。同樣,清廉詩表達清廉勤政的思想,在詩歌的表達上不可避免的從反面來表達對貪污的鞭撻,運用諷刺的手法而作。例如,唐代曹鄴的《官倉鼠》 “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亦不走?!笨鋸埖恼Z言辛辣的諷刺,表達對貪污官吏的鞭撻和嘲諷,其諷刺意味溢于言表。
2 清廉詩審美意象的典型性分析
運用意象表達是詩歌的重要特征,清廉詩在詩歌意象表達上擁有自身的典型意象。通過意象將詩內在的情與志表現出來,將“情志”形象化,將清廉詩藝術化。清廉詩中所體現的士人的人格特征明顯恰恰是以典型的的意象為載體,在此選取兩類意象作為分析對象:
2.1 比德審美意象
比德是中國古典美學中的一種審美傳統(tǒng),是將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們的某種道德情操,是自然物的自然屬性人格化。清廉詩中常見的意象如松、竹、梅、清風、蟬等等,它們本身具有的特性以人性化對應著人的高潔的品格,所以說在歷史審美文化積淀中,這些意象已經成為象征著清廉人格的藝術符號。通過在詠物中對這些自然品性的弘揚,來表達自己的清廉志向和高雅審美趣味,比如屈原在《離騷》中的香草美人;《離騷》中的木蘭鸞鳳等等都表現出屈原遺世高潔的審美人格。后世文人士大夫也是運用這種清廉高潔的意象,表達自己心中之志。比如虞世南的《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痹偃纭懊诽m竹菊”作為花之四君子,被文人士大夫們寄托自己的清廉高潔情操,陶淵明獨愛菊,陸游多愛詠梅,鄭板橋愛竹等等。王冕的《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等等,共同構建了清廉詩歌中的清廉意象,也成就了清廉詩的審美藝術精神。
2.2 清廉人格意象
以歷史上典型的具有清廉人格的清廉之士形象作為詩歌歌頌的對象,并以此為自己人生追求的清廉典范。這種清廉的人格意象成為了一種意象精神積淀,組成這些人格意象的主要有拒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九死不悔的屈原;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太守楊震等歷史上諸多廉吏。他們共同擁有著清廉高潔、重義輕利的高尚品格,成為后世士人君子所崇拜、向往的審美人格對象,后世對其的吟詠已然成為一種清廉崇拜。同時詩人以系列的與清廉相對應的丑陋意象表達對貪腐行為的諷刺鞭撻,從美學的角度講,這一類的暴露丑的意象,在清廉詩中以貪腐藝術化審美處理,具有更強的藝術性。比如“狐兔、燕雀、倉鼠、臭蒼蠅”等等,詩人大多以百姓的角度來審視,使得清廉詩具有樸素的一面,如《詩經?碩鼠》篇中的“碩鼠”,唐代曹鄴的《官倉鼠》。清廉人格意象為雅,雅體現的是文人士大夫的高雅審美情趣的認知;鞭撻貪腐的俗,俗則是以百姓的視角審視社會黑暗面,二者統(tǒng)一地構成了清廉詩意象。
3 清廉詩對當代社會的美育價值
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以來,以廉政建設為主的反腐工作進入“新常態(tài)”,不僅要依法治國,通過制度約束規(guī)范行為,“不能腐”;還要以德治國,通過廉德修養(yǎng)來提高精神境界,“不想腐”。這樣,清廉詩的美育價值就體現在這里,在于提高官員的廉德修養(yǎng)精神層面,把清廉道德情操以詩美的形式承載出來,從精神層面陶冶和美育教化,培養(yǎng)健全人格,以弘揚清廉價值觀,砥礪廉行,嚴格自律,將防腐倡廉落實到實處。
3.1 怡情養(yǎng)性,培養(yǎng)健康審美趣味
當代經濟社會,人們對于經濟利益的追逐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審美趣味不夠高雅的情況,如何在這種形勢下倡導清白高潔的審美趣味需要每個人的注意。清廉詩在詩中表達著自己的審美趣味,折射出詩人高尚的人格境界。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于謙《入京詩》的“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礙閻羅話短長”。詩中表達著詩人的高尚節(jié)操、崇高人格,是詩人高尚審美趣味的體現。古代清廉詩中士大夫的尚“清”審美趣味,也正是他們“清”美人格的體現,在審美關照中實現人格的升華,對于引導當代人們形成健康的審美趣味,培養(yǎng)健全的審美人格,摒棄低俗的審美趣味具有重要意義。這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對性情的怡養(yǎng)恰恰是清廉詩的美育作用。
3.2 增強道德自律,提升人生境界
缺少道德自律,不能堅守清廉高潔的道德情操是從古到今貪腐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保持的清廉意識“四知太守”楊震;留下千古清名的“懸魚太守”羊續(xù)等。這些清廉官吏在道德自律之下,營造了良好的社會風氣,也為后世樹立了榜樣。而這些清廉自律的人格人以藝術形式出現在詩歌當中,這些清廉自律的人格形象呈現給大眾,通過詩歌的教化作用提高人們的清廉自律意識,從感性的審美的層面上給予人們思想上美育的陶養(yǎng)。
在詩教文化的傳統(tǒng)中,古代士大夫以獨特的審美意象融合著自己高潔的人文情懷,形成獨特的清廉主題詩。對清廉詩的審美研究,不僅僅是對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清廉高潔的審美人格的審視,更是在當今社會尋找其美學價值,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古代清廉詩中所體現的“清正廉直”“獨善達兼”“淡泊達觀”“悲憫百姓”的高尚人格,正是值得當今學習的,清廉詩為當今社會反腐倡廉提供一些審美借鑒。
【參考文獻】
[1]韓經太.談美論辨析[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5:2.
[2]蔣寅.古典詩學中“清”的概念[M].中國社會科學,2000:1.
[3]轉引自肖杰著.中國傳統(tǒng)廉政思想研究[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6.
[4]張建華.廉詩三百首[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8:120.
[5]錢鍾書.宋詩選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29.
[6]賀衛(wèi)東.先秦儒家《詩》教美育思想研究.陜西師范大學.博士論文.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