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靜
【摘 要】本文結合高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心理特征及學業(yè)情況),通過闡述網絡的實際意義并分析其對學生學業(yè)的影響,辯證性利用網絡的便捷、高效等優(yōu)勢,開拓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課堂新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及積極性,同時正確引導學生借用網絡自主學習,開拓進取,努力成為社會人才。
【關鍵詞】網絡時代;高一年級;思想政治課程;創(chuàng)新
我國是教育大國,教育作為治國之本、強國之策,自古以來備受矚目。時代在進步,思想政治課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陳舊的課堂教育方式對學生學習的效果不再顯著,在網絡全球化的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教學不能再按部就班、停滯不前,我們需要充分利用網絡的便利充實自我,探索新的方法和技巧,從而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開辟課堂新面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網絡時代的特征
眾所周知,網絡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是指在電子計算機和現(xiàn)代通信技術相互結合基礎上構建的寬帶、高速、綜合、廣域型數字化電信網絡的時代。網絡時代突破了傳統(tǒng)時代中的繁瑣、低效率及局域性等弊端,因此,教育模式不能一成不變。
二、高一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學業(yè)情況
高中是教育層面上很重要的一個階段,高一作為高中的起點,也是打好基礎的關鍵時刻,更需要學生好好調整學習狀態(tài)上陣。高一學生剛從中考的氛圍中解放出來,雖知識層面有一定的基礎,對事物有一定的認知程度,但把控能力不強學生對網絡的抵抗力普遍偏弱,部分學生無法適應課程的增多及作業(yè)量的增加,思想政治意識相對薄弱。從學業(yè)情況來看,高一學生政治課基礎較差,成績普遍處于低位水平,間接導致思想政治課興趣度不夠,注意力分散等毛病。并且學生家長自身情況對學生的影響,包括家長培養(yǎng)子女的方向、家長的政治素養(yǎng)等,也不容小覷。
三、傳統(tǒng)思想政治課程的問題
本課題意在著重創(chuàng)新,自然需要對比一下傳統(tǒng)政治課的授課模式,據我教學期間觀察,現(xiàn)闡述一下我眼中傳統(tǒng)政治課問題:
(1)背書式教學:當前很多學校政治教師授課時僅僅是將書本內容以口頭方式表達,這種低效率教學方式無法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唯一想到的就是死記硬背應付考試,這種方式有待淘汰。
(2)教學資源匱乏:很多學校教學設備少而落后,并存在限用對象情況。此外,即使開放使用,由于教學模式單調,缺乏實際題材加以配合引導,課堂依舊毫無生機可言。
(3)師資力量薄弱:從我所從事學校現(xiàn)狀來看,政治教師資源相對匱乏,一個教師帶5-6個班,這樣導致教師自由時間減少,相應教師間交流學習的機會減少,教師自我改進提升的機會減少,長期的勞累也導致教師上課疲憊,自然良好的課堂效果也會隨之成為泡影。
四、網絡時代下思想政治課程的創(chuàng)新
前面說了那么多情況或者問題,也只為我發(fā)表對思想政治課堂意見做鋪墊,我主要從三個角度闡述:
第一,綜合方面:
1.教師知識儲備問題:政治教師也需多花時間課外學習、儲備知識,政治課不僅是書本教學,更是結合時勢發(fā)表看法,培養(yǎng)的是思維;
2.網上課程的開展及監(jiān)督:課堂上時間是很有限的,因此,教師提供授課平臺,同時適當督促家長監(jiān)督學生網上開展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政治學習意識;
3.學習小組的成立:開課第一天前即可成立學習小組(五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有選擇性每周匯總不懂問題上交(自主性),教師答疑;
4.校園網站設計:思想政治課最大的平臺源自生活,可適當建議學校完善校園網站的模塊設計,可將整治時勢放在最顯眼的模塊,開拓學生對社會動態(tài)的感知能力;
5.答疑及咨詢中心的設立:建議學校成立政治答疑平臺用于解決學生平時政治課問題。
第二,分化來看:
課前:1.精美教案制作(文字+圖片+影像+符號等),合題而精美的教案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直觀;2.溫課時間足:良好的基礎是成功的開始,只有溫習內容充分,才能說得溜;3.結合課表情況考慮學生身體狀態(tài),調整開課開場白;4.視頻播放:增加課堂的吸引力,為上課提問做鋪墊。
課中:1.善于觀察:政治課相對部分學生而言是比較枯燥的,教師上課時需觀察學生課上狀態(tài),針對注意力分散、打瞌睡等情況學生應適當提醒;2.課外知識填充:教師上課光涉及學習必定會降低效率,適當引用課外話題,借題外話表達相關書本知識,更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3.師生互動不可少:上課提問只是對上課效果的反饋,不可缺,老師應當篩選學生較為感興趣的話題提問或許事半功倍;4.課后作業(yè)課上解決:學生最討厭做作業(yè),幫助學生減輕壓力可提升學生對科目的迎合度,側面培養(yǎng)學生上課積極性。
課下:少量任務的布置。學生壓力較大,提高課堂效率比課后多做題更重要,督促學生回去抽空看書、看新聞或者按時參與學習活動,安排相應的時間進行交流。
第三,模塊類別:
政治生活:建議政治教師取消課后作業(yè)制,取而代之,每天一則要問或漫畫或故事等發(fā)表自己的看法(1分鐘),第二天抽查;
經濟生活:實行習題制(針對需要演算的知識點)+場景分析(舉例說明);
文化生活:申請戶外教學制度,文化知識傳授及培養(yǎng)需要應景;上課前展示圖片(圖片需配合本節(jié)課所要表達的知識點),然學生觀察發(fā)言看法,寓教于樂;
生活與哲學:師生交流(揚長避短)+每日一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及獨立思考能力)。
五、總結概述
思想政治課是道德教育的基礎,是培養(yǎng)國之棟梁的基石,而高一年級又是學習的黃金時段,在當今日益繁榮的網絡時代下,政治教師們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的便捷設備,發(fā)揮自身智慧開拓創(chuàng)新,為祖國的教育事業(yè)貢獻自身綿薄的一份力,我相信學生的學習激情會更高,學習效果更突出!
【參考文獻】
[1]朱彩萍.《網絡時代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甘肅理論學刊》,2002-5
[2] 鄧春初.《論網絡時代的主要特征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新》.《湖湘論壇》,2003-4
[3]邱兆文.《網絡時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初探》
[4]王楠皆.《淺談網絡時代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