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孝強
【摘 要】農村美術教學長久以來因為材料的匱乏而很難開展課堂教學,筆者經過長期的教學探索,對教學進行了優(yōu)化組織,方法創(chuàng)新,因材施教,使農村中學美術教學重現生機。
【關鍵詞】農村中學;美術教育教學探索;教學方法;模式
筆者在農村中學從事美術教育教學多年,對農村中學美術教育教學了解頗深,當下農村美術教育教現狀到底如何,讓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首先,說說農村美術課程的學科地位,在一直以考試成績作為升學砝碼的制度影響下,絕大多數家長、教育者以及學生,乃至整個社會,普遍認為美術課既然與升學毫無關系,便是可有可無,可學可不學的,也即我們常說的“負科”,可想而知,美術學科的學科地位是何其之低了。其次,說說農村中學美術課課堂授課和學習中的困難,人們往往認為美術課學習跟其它學科一樣,一兩本作業(yè)本幾支鉛筆即可,實際并非如此,就拿當下所使用的人美版16冊美術教本為例,可以列舉如下材料工具:第二課手繪線條圖像:鉛筆、素描紙;第四課單色版畫:墨汁一瓶、吹塑紙一張、宣紙一張等;第五課一版多色版畫:水粉畫顏料最基本十色、深色卡紙一張、排筆一套;第七課及第八課色彩靜物及風景學習,調色盒一個,水粉紙一包等;第九課壁掛小裝飾設計材料等等(重復材料工具未累計),光是這些材料工具,合計價格就已經超過了其它學科材料工具的幾倍不止,在農村 入不敷出家庭比比皆是,這些工具材料讓家長和學生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有經濟能力的家庭,很多工具材料也未必能在本地采購得到,沒有工具材料,美術課的開展則如無木之舟,只能望洋興嘆。再說說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校態(tài)度,農村學校自小學開始,美術課要么不開課,要么開了課也沒有專職老師教學,而由其他老師兼課,課堂基本都是學生寫其它學科作業(yè)或自習為主,課程安排大多形同虛設,久而久之,學生便形成了美術課做其他事的習慣,到了中學,也很難改變以往的認識,又由于材料工具準備難度大,再加小學沒有基礎,知識出現斷層,導致大多數學生對美術課是不怎么歡迎的,教學中往往出現你講解他支不住睡覺,你讓動手制作他無從下手,或者干脆寫其它作業(yè)的局面,使本來應該多彩多姿,積極活躍的課堂教學失去了生機,乏味而無趣。
基于以上情況,農村美術教學不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則無出路,這也成了筆者進行美術教學模式探索的原動力。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筆者越來越多的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針以后,美術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進入了重要的發(fā)展時期。同時筆者也認識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過于強調學科中心,過于關注美術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影響了美術教育功能的充分發(fā)揮,制約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因此,必須通過對美術課程教學的創(chuàng)新探索,促進美術教育在基礎教育體系中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為國家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現代公民。
美術教育教學,跟其它學科有著很大區(qū)別,美術學科是以形象為表達語言進行表達的,大多數課程在學習中要求學生必須動手創(chuàng)造形象來表達、表現學習結果才能完成學習,但之前已經分析到農村學生準備材料之難度,所以要改革必須先解決工具材料,而按照教材內容要求解決工具材料不是很難實現的,那么只能從學習內容入手改革。經過長期的教學嘗試與研究,筆者對美術教育教學進行了如下改革探索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
既然課本教材材料工具準備困難,那么可以選擇一些農村廣泛存在的材料重新設置教學內容進行學習。筆者在創(chuàng)新探索中主要設置了小泥塑、粘貼畫(植物葉子、種子、蛋殼、包裝紙等等)、剪紙、繪畫基礎技能學習等內容進行學習,其中,小泥塑取材于當地土層的紅膠泥,這種土有很強的粘性,陰干后不開裂,牢固,耐保存,而且遇水即化,可以反復使用。粘貼畫材料則更廣泛,凡是適合的材料均可收集起來備用,學習時根據繪制的圖案選擇使用即可。剪紙原本是當地流傳很久的民間藝術之一,在以前,每年臘月,便是村里大姐大媽姑姑阿婆最忙的時候,其中剪窗花便是她們最重要的活動,一件件作品無論花鳥草蟲、飛禽走獸,還是故事傳說中的人物形象,都被一雙雙巧手剪的活靈活現,呼之欲出。但隨著時代變遷,經濟發(fā)展,人們對住房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小土屋變成了水泥房,木格窗換成了玻璃窗,而剪紙也因失去用途正在慢慢退出人們的生活,為了能使這一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得到延續(xù),征得校方同意,由校財務購置了剪紙專用剪刀,學生只需準備本地隨處都有出售的大紅箋,繪畫基礎技能學習則是針對有較高繪畫天賦且對繪畫興趣濃厚的同學搭建的一個學習平臺,從最基礎的透視原理、幾何體和靜物的結構、調子學起,臨摹與寫生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和觀察、表現能力,為將來深入學習繪畫奠定基礎。
學生充分投入到美術學科的學習中了,積累了大量作業(yè),學到了一定的技能,將這些成果通過活動展示出來,是對學生學習的肯定,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