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敏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成為新的教學理念。小學是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所以老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課本內容,引導學生正確進行學習,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教學方式;提高;思維能力
在小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該鍛煉、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小學語文以閱讀為主,所以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利用課本中的閱讀知識點,促進學生探究式學習,提高他們的自主思維能力。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能夠創(chuàng)新思維,能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學習。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生作為未來的“主宰者”,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教育的本質。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所以提高他們的思維需要在日常的教學中滲透提高思維的教學方法。如果說學習語文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最好方式,那么閱讀教學就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最重要的教學之一。
一、提高小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在中華古詩詞中,有一句古詩叫“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詩表達了年少學好知識的重要性:一個人只有在年少時學好文化,掌握知識,學會自主探究、思考能力,才能在長大之后有更好的發(fā)展,才能利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文化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才能給國家或者民族貢獻自己的能力。同時提高小學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傳承中華文化。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一文章時,良好的思維能力,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五壯士”為國為民族貢獻自己的愛國精神,不僅如此,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能力,能夠通過《狼牙山五壯士》進而體會到中華民族不畏強權,敢于反抗的大無畏精神。良好的思維能力不僅能夠讓小學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本上的內容,傳承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還能讓學生學會創(chuàng)新。良好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不會驚慌失措,不會不知所措,而是冷靜思考。良好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能夠讓自己的邏輯順序穩(wěn)定,不會混亂,這樣學生不僅能找到問題的起因,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還能通過這個問題進行反思,從而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所以良好的思維能力對于小學學生極其重要,提高小學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個語文授課老師的教學任務、教學責任!
二、當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情況
目前,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都是以提高考試成績?yōu)槲ㄒ坏膶W習目標,但是由于小學考試的形式、內容級少發(fā)生大的變化,一般情況下的考試都是有跡可尋。所以在當前的學習過程中,這種想法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維固定化,不能充分發(fā)散自己的思維。例如在學習《晏子使楚》這一篇課文中,考試的要求是學生要掌握晏子為國為民的愛國精神,要掌握晏子面對楚王臨危不懼的精神。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只在乎考試中這篇文章所要考的內容,而忽略了文章本身的含義。《晏子使楚》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而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齊國尊嚴的故事。文章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收集、積累精妙的語言,并學習用得體的語言進行表達。
目前,很多老師、家長都認為成績是學生學習情況的唯一表現(xiàn),所以老師跟家長在對小學學生進行學習上的教育、監(jiān)督時,都是以考試成績?yōu)閷W習情況判斷的唯一標準。甚至很多家長認為考試成績決定了學生的一生,只有考到好成績才能讀更好的學校,才能出人頭地,成為“成功人士”。所以很多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總是考試考什么內容,就相對應地學習什么內容,忽略了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很多學生的思維都是固定化思維,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不會靈活變通,更別說發(fā)散自己的思維了。
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1.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正確的學習觀念是引導學生正確進行學習的方向,所以要想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正確的學習觀能讓學生明白,學習不只是為了能在考試中考到高分,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掌握知識的內涵,讓自己能夠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能夠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能夠讓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想出多種解決辦法,讓自己的想法不會一成不變。許多學校通過試卷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為了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老師在出題的時候,要創(chuàng)新題目,尤其是語文學科的閱讀題目,老師要結合閱讀的內容,經(jīng)過命題,讓試卷的題目不僅僅只有一個標準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發(fā)揮,寫出自己對題目的了解。這樣一來,不同的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后,對文章的內容會有不同的了解,所以這樣的試題能夠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在日常學習中所學到的知識,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
2.老師要誘導學生拓展思維思考問題
老師作為學生學習成長路上的引導者,必須引導學生正確學習,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景陽岡》這一篇文章時,老師要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通過打虎英雄武松的事跡,讓學生思考英雄人物的人生以及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通過老師引導學生擴散思維思考問題,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文章的內容,還能增長學生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能力。
老師作為學生學習成長的引路燈,必須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不僅能夠學好課本上的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葉多榮.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怎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7(2):95-96.
[2]周微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189.
編輯 白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