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小惠
摘 要: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在作文教學中應做到:以文育人,扎實基礎;注重實踐,積累素材;加強閱讀,豐盈底蘊;加強合作,取長補短。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寫得一手好文章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
關鍵詞:個性習作;小學生;基礎;實踐;合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但現(xiàn)實中,學生的習作大多情況下是千篇一律,毫無創(chuàng)意和想法。
一、以文育人,扎實基礎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對習作沒有多大興趣,有的甚至是反感的,究其根本我認為孩子們缺少平時的積累與沉淀,沒有形成一定的語感,把每次練筆的機會當成一種負擔,這樣久而久之,習作也就流于形式。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應從文本入手,形成語感,進而打好習作的基礎。文本這個載體呈現(xiàn)的方式很多:課本、書籍、新聞、媒體……都可以為我們的語文習作提供素材。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方式訓練孩子的表達欲望,只有有話可說,才能有內容可寫,只有說得精彩才能寫得出色。
1.熟記新聞,準確表達
該法對新入學的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特別適用,新入學的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雖然不會寫字,但他們的語言發(fā)展很成熟。新聞呈現(xiàn)出來的語句言簡意賅,如果學生每天記一條新聞并堅持,學生的表達能力自然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時他們也會抓住主要內容,表達得有序準確。這樣會形成初步的語感,為寫話預熱。
2.拼音日記,經(jīng)常堅持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寫拼音日記,是勢在必行的。學生的年紀小,往往對新生事物有足夠的好奇心,那么這份好奇心其實就是今后寫作的靈感,這種靈感也是稍縱即逝的,所以教師要善于捕捉到這點,讓學生用筆記錄下來。這樣短小的日記,其實是在幫學生感受到,寫話就是寫自己經(jīng)歷的,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突顯自己的個性,習作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最終為今后的寫作做鋪墊。
3.師生互動,夯實基礎
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作用,每天和學生一起完成日記,與學生分享生活點滴,給學生以示范引領作用,使學生感受到同樣一個話題,老師是那樣寫的,我是這樣寫的,原來習作是那樣個性十足,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原來習作、日記是一種生活點滴的記錄,它可以讓我們的內心世界更加豐富,生活更有意義、更加美好。這樣學生之間可以通過習作、日記進行交流互動,學生的習作欲望在不知不覺中被激發(fā)。
二、注重實踐,積累素材
要把習作和閱讀教學有機結合。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每節(jié)閱讀課以書做載體,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同時,也給學生的習作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機會,方式可以為續(xù)寫、改寫、縮寫、仿寫,可以是片段,也可是結構的仿寫。這樣學生習作的思路在無限放大,逐漸由“要我寫”變成“我要寫”,而且有內容可寫,內容也更精彩,形式也會更多樣。這樣學生就自然地學會了一些布局謀篇的方式,寫的文章也更有章法。比如教學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可采用改寫的方式進行小練筆。在教學《頤和園》一課時,可采取仿寫的方式,學習游記移步換景的寫作方式等。
三、加強合作,取長補短
結合語文學習,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通過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作文教學離不開合作。在教學中,我把班級學生按照不同層次穿插,組成作文合作小組,每個小組起個自己喜歡的名字。每當有話題作文任務時,學生先在組內交流修改,互相取長補短。最后用競賽的方式進行作文的小組PK,總結評出最佳小組,民主選舉習作能手。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在團隊的影響下積極參與,一些游離在作文之外的學生也不斷參與、不斷進步。學生的習作水平也從整體上得以提升,習作各有特色,個性十足。
萬事開頭難,我想習作教學關鍵是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入手,教育學生做一個有心人,在學校學習和生活中善于發(fā)現(xiàn),學會觀察,不斷練筆,從書籍中汲取營養(yǎng),做一個智者。無需努力的寫作,總的說來就像沒有樂趣的閱讀。努力寫作、個性創(chuàng)作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參考文獻:
楊秀香.利用鄉(xiāng)土資源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J].新課程,2013(12).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