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山
【摘 要】小學體育學習是打基礎的階段,若想順利完成小學體育教學,必須培養(yǎng)小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提高小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程度,積極引導小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育鍛煉,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小學體育的教學方式也發(fā)生了改變,新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小學體育教學。文章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體育教學;小學生;興趣培養(yǎng);疏導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8-0083-02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shù)學校只注重數(shù)學、語文及外語等學科的教學,對體育課漠不關心。在新課改背景下,必須提高學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的體育興趣,積極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身體健康狀況。
一、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解析
1. 小學生生理特征解析
小學生年齡在7歲到12歲之間,這正是身體發(fā)育與骨骼成長的最好時期,此時的身體健康狀況較好。因此,在這個階段進行適當?shù)纳眢w鍛煉,對小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新的教學手段,積極引導小學生的學習愛好,定期進行體育鍛煉,以此提高小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
2. 小學生心理特征解析
小學生不成熟,想法還很幼稚,在沒有正確人生觀的引導下,自身情緒難以掌控。與此同時,小學生的閱歷淺,注意力無法集中,對未接觸的事物都感覺很新鮮,求知欲望強,但意志力較差。教師必須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有全面的了解,并積極培養(yǎng)和疏導其體育興趣。這一時期的學生更喜歡好玩的游戲或娛樂型項目,因而進行體育授課時要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
二、小學生體育興趣培養(yǎng)的作用
小學生處于兒童時期,總是活潑好動,天生喜歡體育活動,但只有“三分鐘熱度”。大多數(shù)人認為,小學生天生喜歡體育活動,并不需要進行后天培養(yǎng)。但是,相關研究表明,小學生正處于人生基礎階段,還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不了解自身的真正需求,所以更應該積極地進行正確的引導。因此,教師必須結(jié)合小學生的特征,正確引導其進行身體鍛煉,以此提高小學生的健康狀況。
三、小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和疏導方式
1. 語言誘導法
小學生由于年齡太小、心理不成熟,對事物的本質(zhì)還不清楚。因此,教師必須掌握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運用適當?shù)恼Z言進行正確的引導,以便小學生對于體育教育有一個正確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在授課時也可以列舉相關人物的優(yōu)秀事跡,培養(yǎng)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其進行正確的身體鍛煉。還可以對積極表現(xiàn)的小學生進行語言上的鼓舞,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 教師榜樣法
小學生體育成績的好與壞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有著莫大的聯(lián)系,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很重要。教師若想在學生面前樹立榜樣,在體育教學中必須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教學方法及教學態(tài)度,并及時發(fā)揮自身的榜樣作用。與此同時,教師在授課時也可以多列舉一些運動員或體育明星的優(yōu)秀事跡,使小學生有自己的遠大目標和偉大抱負,并及時進行身體鍛煉。體育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要以身作則,發(fā)揮榜樣的示范作用。
3. 教學革新法
若想使小學體育教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須對其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使其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授課時,教師必須全面掌握小學生的特征,對其進行分析和總結(jié)后制定出適合小學生健康發(fā)展的教學方式,促使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
四、小學生體育興趣培養(yǎng)及疏導的建議
1. 激發(fā)學生興趣
課堂學習質(zhì)量的好壞與課堂氛圍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教師要注重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首先應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進而增強體育教學的效果。與此同時,教師要多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多與學生互動,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和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代替?zhèn)鹘y(tǒng)單一的模式,讓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體育課程。體育教師在布置場地的時候可以增加一些相應的體育器材,這些新鮮的事物可以吸引小學的注意力,從而喜歡上體育課。例如,在上障礙跑的課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彎下腰擺成“山峰”的形態(tài),幾個學生圍坐起來組成“山洞”的樣子,用墊子造成“沙灘”的模式,學生在障礙跑的過程中就需要越過“高山”、鉆過“山洞”及跑過“沙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參加活動,而且能愉悅身心。
2. 改變教師角色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主動地講,學生一直是被動地聽,在日常教學中缺乏交流與溝通,以至于小學生缺少對體育課堂的認識。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象,教師必須改變角色,積極引導并鼓舞小學生主動融入課堂,使其成為體育課堂上真正的主角,進而培養(yǎng)小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3. 改善教學模式
若想真正改善小學生的體育教育,必須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nèi)容,使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我國小學體育教學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及單調(diào)的教學模式。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象,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特征設計出更多吸引人的教育活動,豐富其教學內(nèi)容。與其他課程相比,體育課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娛樂性,其中游戲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模塊,體育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好奇和好勝的心理,利用游戲的方式滿足學生的需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學快速跑時,體育教師可以改變上課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進行“二人三足跑”、接力賽跑等一系列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跑步的樂趣。體育教師也可以利用分組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按照自身的興趣和能力進行分組,也可以加入一些現(xiàn)實情境,如前段時間很受小學生歡迎的“奔跑吧兄弟”的娛樂節(jié)目,可以根據(jù)這個節(jié)目在課堂教學中加入“撕名牌”的游戲,這些符合小學生心理的游戲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同時提高教學質(zhì)量。
4. 因材施教
小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是各不相同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掌握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狀況,并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對于不同身體素質(zhì)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對于有點肥胖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扔鉛球等力量型訓練,這樣不但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而且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的自身優(yōu)勢,從而使其加強對體育課的興趣。
眾所周知,小學教育離不開體育教學,若想真正將體育教學的成果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小學體育教師必須對每個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身體狀況進行分析并總結(jié),及時培養(yǎng)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定期進行體育鍛煉,這樣才有利于今后健康生活與順利學習。
參考文獻:
[1] 王廣輝.淺議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J].學周刊,2016,7(2):188-189.
[2] 王剛.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探討[J].才智,2016,26(5):77.
[3] 成士明.淺談小學體育課教學過程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4,24(1):205.
[4] 李海芳.淺談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5,25(3):200.
[5] 王廣輝.淺議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J].學周刊,2016,29(7):188-189.
(編輯:易繼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