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群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新登鎮(zhèn)第二幼兒園)
摘 要:隨著幼兒的年齡增長,幼兒園的小學生對持物投擲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在幼兒園中經常可以看到幼兒隨手撿起一樣東西與同學之間追逐打鬧。但是這樣的追逐打鬧過于危險,很容易在玩耍中受到傷害。針對學生喜歡持物投擲這一特性,在教學中設計并改進了一些游戲,使幼兒不僅感受到玩的快樂,還在玩中學到知識,更保障了幼兒在校園內的安全。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設計;投擲游戲
一、設計雛形
1.第一次設計活動
筆者在教學區(qū)域內設計了一個“打怪獸”的游戲,教師將怪獸懸掛在大樹的不同方位,一個怪獸守護一個樹洞,同時準備了幾個小的紙球供幼兒投擲使用。在準備工作做完后,對幼兒進行開放。第一個走進來的小朋友看到我準備的這個游戲非常高興,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紙球興奮地說:“我要打紅色的怪獸。”紙球擲出去并未打中,但是卻沒有影響幼兒的興趣,緊接著再次拿紙球進行投擲,隨后而來的小朋友也很快地加入到投擲游戲當中。
2.活動分析與反思
“打怪獸”的學習性區(qū)域是“快快慢慢”主題下的區(qū)域,有了相關的情景設置,幼兒更加容易地沉浸在游戲當中。這個游戲需要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集中精力才能做到百發(fā)百中。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幼兒的協(xié)調性,使其集中注意力。對于中班幼兒來說,他們已經有了面對困難進行初步分析的能力,所以可以根據游戲的難易程度選擇性投擲。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但是這個游戲還存在一些缺點。
(1)紙球數量過少
第一次設計的這個游戲考慮得不夠全面,準備的紙球數量過少,結果導致不能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游戲中來,甚至有的學生因為想要盡快地參與游戲而發(fā)生了爭執(zhí)。
(2)游戲難度設置低
這個投擲游戲只設置了一個投擲點,對于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很容易就做到了百發(fā)百中,而一些能力較差的學生幾次投擲不中便失去了興趣。也是因為只設置了一個難度等級,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失去了挑戰(zhàn)的興趣。
二、改進游戲
對第一次游戲進行反思,筆者將游戲進行了改進。
1.改進后的游戲
在第一次游戲設計的基礎上,筆者增加了紙球的數量及大樹的數量,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其中。另外,在投擲區(qū)域設置了不同距離的投擲標志,甚至還在投擲距離中設計了一些不同難度的障礙物,增加游戲的趣味性與挑戰(zhàn)性。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楚自己打中的是哪個目標,筆者還與學生一起商量小怪物的名字,根據名字或顏色來區(qū)分打中的目標。有了這樣的設計,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可以清楚地說出:“我打中了藍色的怪物。它叫藍怪獸?!碑攲W生越來越多的時候,一位學生同另外兩位朋友說:“咱們一起玩吧,你站最近的那個位置,我站中間,他在最后那個位置。咱們看誰打得多?!边@個小朋友的建議很快得到其余兩位小朋友的認同,依次開始游戲。
2.活動分析與反思
這個游戲經過進一步的改進以后,學生在玩的同時還做到了與同學討論,制定并遵照游戲規(guī)則進行游戲。由于游戲設計得越來越全面,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注意力逐漸轉移。有的被樹上怪物的名字所吸引,一邊指一邊說出動物的名字,有的學生研究出新的玩法:一個投,一個數,玩得不亦樂乎,還有的依舊沉浸在打怪獸的游戲當中。
經過這個游戲我發(fā)現,學生開始能夠自主地制定游戲規(guī)則,并且在同伴的影響之下,即便平時經常違反規(guī)則的學生也可以按照游戲規(guī)則一同玩耍。
3.游戲中的不足
雖然較第一次的游戲設計,這次的游戲已經很完善,但是筆者認為其中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到玩的樂趣,也嘗試自己制定游戲規(guī)則??梢哉f,這是一場純玩的游戲,中間沒有融入知識點。幼兒園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游戲的設計上可以融入一些數學知識,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
三、第二次游戲改進
這一次,我在游戲區(qū)域內放置了一個投放記錄表,將大樹上的怪物用表格的形式展現出來。紙球的數量控制到了10個。三個學生為一組進行游戲,一個學生投擲,另外兩名學生共同計數。游戲結束后,根據投遞數量由學生自己判斷誰多誰少。游戲經過改進以后,我發(fā)現:一個平時比較安靜的學生自己一個人在玩游戲,每投中一個紙球后,他都會自己進行記錄。由此,我再對游戲進行改動,將幼兒區(qū)角中的小方桌提供給學生,方便他們記錄投遞的數量,并邀請玩得好的小朋友分享一下游戲經驗。
活動分析:
將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融入游戲中,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玩的快樂,還可以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掌握一些初步的知識。最后一次的游戲改進,讓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更加明確,并能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游戲、記錄。
從整個游戲活動分析來看,游戲的一次次改進,不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還使學生在游戲中學到了知識,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陳央兒.用隱性規(guī)則引導幼兒有序活動[J].學前教育研究,2004(6).
[2]李玉雙.合理開發(fā)當地資源豐富幼兒活動內容[J].教學與管理,2004(2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