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的習作應該“讓學生留心周圍的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寫作的信心,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愿望”。但農(nóng)村小學始終有部分學生的習作“假”“大”“空”。作為語文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指導學生用“我手寫我心”,于是,開始了實踐作文的嘗試與探究。
關(guān)鍵詞:中年級;習作教學;實踐;策略
所謂實踐作文,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地在生活實踐中動手、動腦、動口、耳聞、目睹、動情,獲得實實在在的生活體驗,并產(chǎn)生傾吐的欲望,從而使作文成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真實而有效地感受生活、表現(xiàn)生活,既增知長智,又陶冶心靈的過程。實踐作文不僅簡易快速地解決了學生寫什么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了作文如何寫得有真情實感的問題。
一、關(guān)注生活,收集素材
崔巒老師在《關(guān)于改進作文教學的建議》中告訴我們:“對小學生來說,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誠,就要有作文內(nèi)容。作文的源頭活水是充實的、鮮活的生活?!畣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習作不胡編亂造……就得有生活?!边@段話給我的啟發(fā)很大,并在教學中大膽實踐。
1.豐富收集素材的形式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選擇好適合學生興趣愛好的實踐活動并收集習作素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要在實踐前作詳細設(shè)計、周密籌備,使活動順利進行。
例如,學生步入三年級的第一次習作便與他們的生活聯(lián)系極為緊密,即寫自己的課余生活。根據(jù)習作要求,我提前布置學生用多種形式記錄下自己的課余生活,如表格式、日記體、繪圖式等。每天利用晨讀的一點時間進行交流,為習作積累素材。由于準備充分,教學時,我只稍作指導,學生就將真實的課余生活表達出來。
2.激發(fā)觀察生活的興趣
三年級上冊的第三次習作是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為了激發(fā)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我建議他們每天對所選擇的事物只就其中的一個方面進行觀察,并堅持天天觀察,做好記錄。
為了讓學生體驗到觀察的樂趣,我還組織學生將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分組進行交流,相互體驗其中的喜悅,學習同學中好的觀察方法等。課間休息時,我也比較留意與學生交談他們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增強他們的信心。最重要的,我覺得通過觀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嚴謹?shù)目茖W作風等。
當然,僅僅依托生活實踐來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是不夠的。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寫作是一種技術(shù),有了積蓄是一回事;怎樣用文字表達積蓄,使它恰到好處又是一回事?!币虼耍议_始把“積累”“運用”作為教學的重點。
二、憑借課堂,積累、運用
1.詞匯的積累,促語言的發(fā)展
我認為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一些他們易于接受的方法幫助他們理解、積累。
(1)借助形象的圖畫理解、積累
在教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讀讀背背”中的12個詞語時,我特別用簡筆畫將某些詞語變成具體可感的畫面。頓時,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原本生疏的詞語他們也愿意嘗試著主動去理解。在輕松與愉悅中,學生還能運用這些詞語說話。
(2)在比較、感悟中理解、積累
人教版第五冊第13課《花鐘》的第一個段落列舉了9種不同時段開放的鮮花,但表示“開放”這個意思的詞卻很豐富。教學時,采用了比一比的方法對學生加以引導。通過對比,學生明白了:同一個意思在表達時,往往有不少同義詞或不同的句式可供選用,適當變換詞語、句式,可以使語言變得更加豐富、生動。
2.課堂的練筆,促進水平的提高
崔巒老師在《關(guān)于改進作文教學的建議》中指出:“作文是一種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訓練?!币虼耍耙丫毠P滲透到閱讀教學之中、各科學習之中、日常生活之中。”
(1)在閱讀理解中及時練筆
《南轅北轍》這則寓言故事中寫了那個準備到楚國去的人說的四句話,其中有三句話前面的提示語均為“他說”。教學時,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提示語的地方結(jié)合人物的語言,聯(lián)系前后內(nèi)容,補充自己認為恰當?shù)膭幼?、神態(tài)等,以體現(xiàn)人物當時的內(nèi)心活動。這個練筆,既使學生運用了詞匯,同時也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把那個固執(zhí)己見、不顧實際的人活靈活現(xiàn)地再現(xiàn)了一遍。
(2)在課堂的“生成”中練筆
一堂語文課中,從窗外傳來一陣嘰嘰的叫聲,顯得異常清脆。稍后,飛進來一只燕子?!把嘧?!燕子!”隨著這一聲驚呼,學生似乎也忘記了這是在課堂上,紛紛仰起頭,目光都集中到燕子身上。怎么辦?這種在課堂中“生成”的資源,何不好好利用?于是,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燕子的外形,然后練筆。學生興趣盎然,“燕子”在他們的筆下真是活靈活現(xiàn)。比小學課本中的那只“燕子”更加可愛,更有生機。
在進行實踐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拓展了學習的時空,并能增長見識,磨煉意志,陶冶情操。最關(guān)鍵的是這些方法對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很接地氣。當然,小學中年級習作教學的策略如何更有效,有待于做更進一步的探究。
參考文獻:
崔巒.關(guān)于改進作文教學的建議[J].江西教育,2008(Z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