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清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qū)一中)
摘 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課堂教學更需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從思想和教學設計兩大方面闡述了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課堂。
關鍵詞:主體;英語課堂;自主學習能力;設計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課堂上,絕大部分的課堂時間都被教師占據(jù),“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成為常態(tài),嚴重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新課程標準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提出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語言教學的特點來看,英語作為一種實用性極強的語言,需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其積極參與英語課堂的活動,這就使對“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的需要顯得尤為迫切?!耙詫W生為主體”的英語課堂應該是這樣的課堂:
1.學生主體作用能充分發(fā)揮的自主型課堂;
2.學生樂于參與、愿意學習的活動型課堂;
3.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主的探究型課堂。
要實現(xiàn)以上目標,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更新觀念,相信學生,放手放權
1.充分認識英語課的特點,重新評價師生在課堂中的地位
英語是一門“活”的語言,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應付考試,而是為了使用語言。因此,英語教學就是要教會學生使用英語。而長期以來,學生經(jīng)過十幾年的英語學習,仍然只停留在看得懂、聽不懂、不會說、寫不了的階段,這與傳統(tǒng)課堂學生參與度小、被動接受的狀況不無關系。“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課堂打破了教師一人“統(tǒng)治”課堂的局面,讓未來的語言使用者充分參與課堂,成為英語課堂的主人,讓教師從“統(tǒng)治者”變成“服務者”,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加以引導、指點,完成師生角色的轉(zhuǎn)換。
2.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自己獲取知識
作為老師,經(jīng)常容易犯一個認識上的錯誤——認為大多數(shù)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夠強,沒有老師的講解,不能夠完成老師交給的自學任務。因而總是全面“包辦”,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都“灌”下去,讓學生去記住。其實,學生的能力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弱,而且即使目前他們的自學能力不夠強,如果教師引導得當,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他們的能力也會提高。從教育的角度來說,能力的提高遠比知識的掌握更重要。因此,“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課堂需要教師相信自己的學生,大膽放手,真正嘗試“授之以漁”。
二、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的課型
1.聽說課的設計
目前我省高考英語聽力計入總分,教學中對聽力課的要求也沒有其他課型嚴格。實際上,聽力是英語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不論是從交際的角度,還是從應對考試的角度,聽力都很重要,畢竟大量的聽力輸入對其他英語能力的提高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所以,高中英語課中聽說課仍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設計聽力課時,可以增加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完成常規(guī)的聽力訓練任務之后,把聽力材料中的一些句子摘出來,讓學生以競賽或接力的形式讀出來(可以從發(fā)音和復讀準確性的角度去比較)。這樣,從語言學習的角度講,既有聽的輸入,又有說的輸出,以聽促說,聽說并進。從課堂的角度講,既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由單純的聽力課變成多項訓練的聽說課。
2.閱讀課的設計
無論是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還是新課程下的新課堂,閱讀課一直是教學的重點,也是研究的重點。教師在閱讀課的設計上注意師生的互動、學生的參與度,重視閱讀課給學生知識和能力上帶來的影響。在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閱讀課時,可以考慮設計閱讀延伸部分,通過閱讀課促進其他幾項技能的發(fā)展。以外研版必修四Module 2 Traffic Jam為例,教師可以在閱讀完成之后,設計一個學生活動: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以游客和出租車司機的身份進行對話,描述北京的交通狀況。這樣既能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回顧、提煉,又能讓學生在語言運用方面得到訓練。
3.語法課的設計
一般來說,語法課比較枯燥,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通過課文中出現(xiàn)的句子引出相應模塊的語法,然后進行分析、歸納;學生基本上是記下老師講的內(nèi)容,然后去理解、記憶?!耙詫W生為主體”的英語課堂中,教師在設計語法課時,不妨嘗試一下自主學習、展示、討論。英語的語法解釋在任何的參考資料和學校自編的學案中都很容易找到,學生手頭也會有不少語法方面的資料,教師完全可以把語法的學習提前交給學生,事先告訴他們需要了解到哪種程度,讓學生自己去查閱、研究,嘗試歸納。課堂上以小組的形式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小組之間互相補充,最后教師點撥。這樣語法課堂就不再是教師向?qū)W生灌輸知識的場所,而是學生與教師相互交流啟發(fā)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過程。
4.習題課的設計
任何一門課所學的知識都要通過一定的練習來鞏固。學生練習之后,教師如何上習題課才能讓習題發(fā)揮最大的作用,也是教師必須考慮的。一般來說,教師都會選擇精講。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課堂上,有時候,教師不妨嘗試把這個任務交給學生去完成。每個學習小組都會領到自己小組的講解內(nèi)容,然后通過小組討論,選擇他們認為需要講的部分,并選出小組代表,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去講解,其他小組補充,教師適時點撥。
只要教師心中以學生為主體,在任何一種課型的設計上總會不自覺地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出來,英語課堂自然會生動有趣,從而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自覺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而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
參考文獻:
[1]劉曉燕.淺析高職英語教學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4).
[2]李進.打造初中英語“互動交流”高效課堂[J].考試周刊,201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