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榮
【摘要】中國與吉爾吉斯坦斯坦的交往從古代延續(xù)至今,“絲綢之路”延續(xù)著雙方上千年的貿易和文化聯(lián)系,隨著“一帶一路”的提出,中、吉兩國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由于中、吉兩國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兩國人民交往中,會伴隨著文化沖突的產(chǎn)生。本文以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出現(xiàn)的文化沖突為例,試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原因及提出解決文化沖突的策略。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 原因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117-02
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毗鄰,兩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相互影響,吉爾吉斯坦興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很多人選擇在孔子學院學習,與此同時,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也會面臨著文化的差異與沖突。越來越多的問題也隨之呈現(xiàn)在對外漢語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要求教師教授語言基本知識,更要把跨文化交際知識融入課堂。本文試從非言語交際環(huán)境下分析奧什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師生之間的跨文化交際障礙。Samovart和Porter給非言語交際的定義是“在交際的環(huán)境中人為的和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對于傳播者或受傳者含有潛在信息的所有刺激”。
一、案例
學生上課遲到曠課是常態(tài)化現(xiàn)象,并沒有好轉趨勢。在中國文化課上的表現(xiàn)尤為突出。文化課同樣為學生的必修課程,但是還是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老師在課堂上等學生的現(xiàn)象。有些學生出現(xiàn)在課堂上的時間比規(guī)定時間晚,在作品沒有完成時還會早退。在中文基本知識教學課堂中也會出現(xiàn)相同的情況,在課堂上,學生會說老師“一分鐘”,之后整堂課這位學生都不會出現(xiàn)。甚至有些學生會一個學期或者一個月不來上課,多方打聽原因,最后得知學生為緩解家庭生活壓力,不得不去俄羅斯打工賺錢。學生從不認為,在課堂遲到或者早退是非正?,F(xiàn)象。
問題:作為孔子學院的本科在讀學生,學生沒有遵守學院相關規(guī)定,沒有按照學院的規(guī)定時間上課,完成課業(yè);對中國的教育方式缺乏了解。
二、原因
經(jīng)過長期的接觸與觀察,吉國高校課堂紀律文化呈現(xiàn)較為松散的特點,其深層原因也很復雜。僅從時間價值觀念取向來看,吉國屬多線性時間文化,人們以人際關系與和諧為重,準時或不準時是次要的事,甚至不是問題。為解決生計問題缺勤去打工也是一個極為普遍的可以令校方接受的現(xiàn)象。對于吉爾吉斯坦的學生而言“時間在某一限定時刻之前和之后都可有所延伸?!倍袊藢儆趥鹘y(tǒng)的“農耕民族”。他們根據(jù)對自然周期運轉的觀察,勞作更迭,歸納出時間自身復歸的觀念以及與其相適應的人的活動和思維方式、民族性格。相比之下,中國學生更加嚴謹、守時。其次,對于有些學生會一個月或者一個學期不來上課的現(xiàn)象,通過家訪了解到,俄羅斯解體對吉爾吉斯斯坦經(jīng)濟水平有明顯的影響,吉爾吉斯斯坦曾經(jīng)依靠棉紡織等輕工業(yè)帶動經(jīng)濟,解體后出口能力下降,父母待業(yè)在家,學生家庭生活水平較差,沒有能力支付學生的上學費用,學生只能靠自己打工賺錢。
三、策略
1.直接的文化導入方式,它是指本民族文化與外來民族文化中的某些現(xiàn)象相矛盾或沖突時,人們往往傾向借助本民族的交際習慣、文化背景及思維方式來進行自覺或不自覺的對比,并按民族文化的主體認識及思維方式或價值標準加以取舍以符合本國文化的模式。這是人們在跨文化交際時缺乏對民族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造成的。為避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交際時,發(fā)生的文化沖突的最原始的方法是介紹民族文化習俗和兩國之間的差異,從而了解交際雙方的價值標準。這是進行跨文化交際的主要途徑。對于孔子學院學生沒有時間觀念的問題,孔子學院應該就這一方面對學生們進行集中教育,讓他們更多的去了解中國的教育制度和體質,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和時間觀念。
2.文化背景知識的搜集。對外漢語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搜集有關中國文化知識的作
業(yè),使學生在搜集的過程中了解中國的文化,風俗習慣,以減少對孔子學院和漢語教師管理方法的排斥。在學生自主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與目的語文化有關的知識。
3.為學生介紹中國政府獎學金政策,讓學生以獲得獎學金的方式來中國留學,為學生
解決后顧之憂。在本人工作的三年中,以政府獎學金的途徑送出8名學生,現(xiàn)就讀于浙江師范大學、魯東大學等高校。學生必須達到一定的漢語水平才能滿足留學條件,這就讓學生有了漢語學習的動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行為。
4.要善于觀察周圍學生的行為方式以及他們的價值觀念。要積極融入他國的文化氛圍
之中,要多學習、多思考。奧什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提出了特色“家訪”活動,班主任老師要深入到每一個學生的家庭中去,了解的學生的家庭情況,了解到吉爾吉斯斯坦的文化。
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我們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時,不僅要傳授中國文化知識,更應該遵循和掌握相應的跨文化交際原則。只有掌握了這些原則,我們才能夠與交際對象展開溝通,交流,獲得彼此的了解,實現(xiàn)更好地交際??偨Y有以下幾點:(1)考慮吉爾吉斯斯坦的人文環(huán)境。多深入到社會及學生的家庭內部去了解吉爾吉斯斯坦的文化情況。(2)學會文化適應和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與吉爾吉斯斯坦人民及學生拉近距離,了解了目的國家的文化,才能使用有效的交際方式,使學生能更好更快的適應中國的文化及教育方式。
四、結語
本文結合自己在吉爾吉斯斯坦教學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案例,來分析跨文化交際中顯現(xiàn)出來的文化差異,從而為更好地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做優(yōu)秀的文化傳播者。在跨文化交際中,語言的交際和文化的交際常常是我們遇到的兩大問題。因為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或地區(qū)千百年來日益形成的,它體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我們在掌握語言的基礎上,更應該了解和掌握對方的文化,這樣,才能更好的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和沖突,才能成功的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做中、吉兩國友好交流的使者。
參考文獻:
[1]孔玉華.跨文化交際中的非言語交際[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5,(18).
[2] 畢繼萬.跨文化交際研究與第二語言教學[J].語言教學研究,1998,(1).
[3] 戴凡.文化碰撞[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99.
[5] 閆麗萍、彭國慶.吉爾吉斯斯坦高校學生漢語學習現(xiàn)狀調查研究[J].新疆職業(yè)大學學報,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