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蓮
雖然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但是遺憾的是,它并不為學生所喜歡。在日常的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班上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作文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都感到壓力很大。
俗話說:“每位孩子天生都是一位詩人?!币虼?,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詩、寫詩的過程中,更加關注生活、思考生活,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增強其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詩歌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而又強烈的情感,發(fā)展美育,同時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技巧。而只有通過寫作訓練,才能逐步提高語言技巧。結合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學中模、學中仿、仿中創(chuàng)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學中模
教師想讓小學生一下子就能寫出詩歌,是不可能的,只有當學生閱讀詩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教師在適當?shù)那榫持杏袉l(fā)地引導,學生才能說出幾句詩。農(nóng)村學生對田間勞動都有親身經(jīng)歷,如果教師讓學生說說勞動的艱辛,學生們都能暢所欲言。這時,教師要啟發(fā)、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古詩詞。學生太多會用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钡仍娋洹S行W生在寫《割稻》《脫?!返牧曌髦羞€用到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薄按悍N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等詩句。有的學生把詩句用在文章的中間,邊敘述邊抒情;有的用在文章結尾,意義深刻,言簡意賅。
二、學中仿
學生能將學到的詩詞恰當?shù)赜糜谧约旱牧曌髦?,這是學以致用的表現(xiàn)。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模仿。如中秋時節(jié),看到皎潔的明月,吃著美味的月餅,吹著涼爽的秋風,學生感慨極多,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詩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或在對詩句做適當?shù)男薷?。有的學生觀察到了月亮在水中倒影的美麗景致,用一“賞”字,突出美,把“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改成“舉頭望明月,低頭賞倒影?!睂W生在生活情景中的感受,不正是通過詩句表達出來了嗎?
三、仿中創(chuàng)
帶學生外出活動時,教師可以通過學詩歌、用詩歌、創(chuàng)詩歌等開式,讓學生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以此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中秋佳節(jié),美景當前,美味在嘗,學生的情緒自然輕松,思緒也從現(xiàn)實轉到虛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有關中秋的神話傳說。如李商隱的《嫦娥》,再結合詩中的意境,學生學得津津有味,一首《月滿嫦娥嘆》便娓娓道來:“晚霧若煙罩青天,風清云淡花已殘。秋風燭影夜未央,廣寒春深鎖閨心。獨坐窗臺理朱顏,嫦娥踏雪尋舊夢。月桂難了百年癡,歸鴻落輝似曾識。孤憶纏綿故里情,百花殘盡意不斷。獨踏寒雪心有傷,年年歲歲七月夕。抬頭遙望鵲橋仙,韶華白首終是夢。卻為誰癡守百年,后悔當初偷靈藥。凝望碧海思夕紅。”這首詩歌不管是內(nèi)容還是情感,都實在令人驚嘆:“這居然是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寫的?!庇纱丝梢?,教師不能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四、教師實踐帶頭,學生感性創(chuàng)作,師生互動
教師可以將詩歌教學滲透到常規(guī)教學中,寫幾首詩,給學生欣賞、朗讀,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一次,筆者在班上以學生的名字開頭,將姓名寫進詩文中,創(chuàng)作了一首藏頭詩,讀給學生聽。學生聽完后,表現(xiàn)出相當大的熱情,都要求筆者給他們每人都寫一首。就在這時,趁著學生激情高漲之時,筆者從旁引導,教授他們來寫藏頭詩歌。十幾分鐘后,班上就出了許多位小詩人。
結合我校正在開展的安全教育年活動,筆者利用班會課時間,結合中華經(jīng)典《三字經(jīng)》,引導學生模仿《三字經(jīng)》的格式和語言,自編《小學生安全教育三字經(jīng)》,教學效果甚佳。有的學生說:“過馬路,注意看,紅燈停,綠燈行。”有的學生說:“不攀爬,防事故,不打鬧,勿傷人?!庇钟袑W生搶著說:“乘公車,排好隊,不擁擠,秩序好。”就這樣,學生們你一句,我一句,把《安全三字經(jīng)》編寫完成了。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既感受了安全知識的教育,又培養(yǎng)了文字能力。
中華文化豐厚博大,讓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學詩歌、用詩歌、創(chuàng)作詩歌,是一個長期且持續(xù)的過程。教師只有耐心啟發(fā)、引導,不斷地給予鼓勵,學生才能從中品嘗到成功的快樂,體會到詩歌的魅力。當學詩、用詩、寫詩成為學生自覺的行動時,學生的習作一定會充滿詩意。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鏡壩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