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圣斌
所謂的高效課堂教學,就是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通過提升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自新課程改革以來,這一教學形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初中語文的高效課堂教學,需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探究學習能力與習作創(chuàng)作能力,下面就結合《社戲》一課的教學,簡要介紹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的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基礎,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需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點明課文的主題,并提出相應的閱讀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將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自己解決,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下來,留在后續(xù)的合作、探究學習階段與教師、同學共同解決。自主閱讀的方式,不僅能節(jié)約課堂教學時間,更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受用終身。
如,在《社戲》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介紹本文是魯迅先生寫作的一篇短篇小說,主要內容是“我”三次看社戲的經歷,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以及對小伙伴之間友誼的眷念。然后,組織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要求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思考本文共寫了哪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以及這樣寫作的原因。在進行了認真的自主閱讀過后,學生就可以總結出:課文主要寫了“我”在隨母親歸省時以看社戲為主的七件事,從前往看社戲到看戲后偷豆的過程詳寫,對看社戲的鋪墊及后續(xù)略寫,這樣寫是為了突出文章的主題。
二、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式、探究式學習
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是高效課堂的主要學習模式,能夠有效發(fā)展學生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并養(yǎng)成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應該在學期開始時,首先對學生進行摸底調查,以掌握班中每個學生的學情狀況;再根據(jù)學生學情的個體差異以及學生的性別,將不同學情和不同性別的學生科學地劃分為學習小組,每個小組5-6人,保證包括各種學情以及不同別的學生;最后的合作式、探究式學習,就是以這些小組為單位,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使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能夠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
如,在學生自主閱讀完《社戲》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以下問題:1.課文的第11段和第22段從哪些感官進行景物描寫?這些描寫起到了怎樣的作用?2.分析六一公公是一個怎樣的人物?3.體會課文結尾一句,要求分析作者這樣寫的原因,并談談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體會。學生進行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時,教師應該以參與者的身份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交流、討論活動中,引導學生解決探究問題。學生通過這種模式的學習,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在平等合作的探究中,有效地掌握了知識。
三、基于閱讀與探究學習開展的習作訓練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習作訓練,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自主閱讀與探究學習獲取到的知識,在課堂上進行當堂訓練。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將剛剛習得的知識立刻轉化為寫作能力,又能讓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當堂訓練可以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續(xù)寫、仿寫或改寫,也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從課堂上獲得的最新知識進行寫作。教師需要合理制定習作題目并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能夠下筆有方,確保寫作水平能夠得到提升。
如,在《社戲》一課教學的最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社戲》的文體與寫作手法,寫一篇以《我的假期》為主題的習作。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真實經歷進行藝術加工,注意借鑒、運用課文中新學到的詞語以及修辭手法,需要描寫出感情色彩。于是,學生在《社戲》一課的學習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假期生活,寫出了各種各樣有趣的習作。這種將新課文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習作訓練,使學生能夠將新學到的知識合理地建構到自己固有的知識體系中,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總之,通過“自主閱讀——小組探究——習作訓練”建構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建出了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不但將課堂教學的重心從教師教學為主轉向學生學習為主,而且在確保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有效促進了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與寫作能力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