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走進語文課堂,我就是語文”、“走進文言課堂,我就是文言”是我一直以來秉持的語文教育理念。
關(guān)鍵詞:教學;實錄;反思
我懷著一顆“把玩”的心態(tài),如歌詠之、如戲玩之,便呈現(xiàn)出了如下的一節(jié)研討課——《活見鬼》。
課堂實錄和反思:
一、 導入新課、品讀課題
師:(板書甲骨文“鬼”字)這是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大家猜猜看,是個什么字?生:鬼 師:你看過鬼片、聽過鬼的故事嗎?你印象中的鬼是什么樣子?生:穿著白衣服,很恐怖。生:飄過來,蕩過去。師:的確,在我們的印象中,鬼總是長著青面獠牙,面目猙獰,陣陣陰風而來,悄無聲息而去,令人畏懼。(板書“鬼”)今天要學的文言文,就和“鬼”有關(guān),題目就是——生:“活見鬼”。
學生齊讀題(沒有感覺)師:活人見到鬼了,活生生地見到鬼了,心情如何?該怎樣讀?學生再讀題(有一種害怕、恐懼的感覺)
二、 讀準字音、讀順文章
師:前幾天你們的老師已經(jīng)布置同學們?nèi)ヮA(yù)習課文,下面,我檢查一下大家預(yù)習得怎么樣?這篇文言文一共有7句,下面我們用開火車的方式,每人一句,注意把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注意停頓。學生開火車每人一句讀,老師隨機糾正。
三、 讀懂文章、學習注解
師:對照課后的譯文是讀懂文章很好的一種方法,下面老師讀譯文,你讀文言文中相對應(yīng)的句子。誰來試一試?一生與老師對讀第一段。(讀到“同行”處學生出錯,師生一起糾正)師:還有想對的嗎?下面全班一起來與老師對讀。
老師與全體學生一起對完后面的句子。師:這篇文言文比較長,有點難讀懂,同學們看看有沒有哪個字或詞比較難懂,需要特別提示一下。生:偶 師:誰知道“偶”字的意思?生:剛好的意思。師:請同學們在文言文中“偶”字右上邊寫上一個①,然后在譯文中找到它的解釋也標上一個①,
四、 品讀“懷疑遇鬼”部分
師:是啊,其實你們這邊的投傘者也沒閑著,本來覺得自己運氣挺好,不用淋雨,跑了上去,可是,沒有想到撐傘的人也是一樣——久之,不語,疑為鬼也。師:這時候,你們兩人,你懷疑我,我懷疑你,心里都很——害怕、緊張。讓我們一起來讀出當時他們害怕、緊張的心情。全班讀:久之,不語,疑為鬼也。(讀得很有古文的韻味)師:從你們剛才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你們的驚慌、害怕??墒牵@時到了他們最害怕的時候嗎?生:沒有 師:你從文中哪里看出?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奮力擠之橋下而趨。(出示幻燈片,全班齊讀。)
師:剛才我們由于走進了“久之,不語,疑為鬼也”所描繪的情景,走進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所以,我們剛才一起讀得有滋有味。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一句,努力走進了文本描繪的情景,走進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努力把人物當時越來越怕的心情讀出來。(學生練習,老師深入其中指導)師:誰來分享一下你剛才練習的成果。學生讀 師:老師發(fā)現(xiàn)你讀“因奮力擠之橋下而趨?!弊x得很好,再讀一遍,同學們留心他在哪里停頓了一下。生:他在“因”字后面和“而”字后面停頓。老師出示幻燈片,學生練習。師:擠之的動作是一次完成的,我們在斷句時,“奮力擠之橋下”6個字應(yīng)該一氣呵成。多名學生讀。師:“愈益恐”是什么意思?誰能說說赴飲者的心情是如何越來越害怕的嗎?生:“久之,不語,懷疑是鬼”時心里有點害怕,“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時,心里越來越害怕,“因奮力擠之橋下而趨?!毙睦锔呛ε隆煟赫l來連起來讀這2句,讀出他越來越害怕的心情。(師板書:漸強記號。)
五、 品讀“告以遇鬼、號呼有鬼?!辈糠?/p>
師:正是因為他們兩個人的相互猜疑。所以,才有了炊糕者看到的這一幕:師:看看,第一位闖入炊糕者家中的是何人?生:赴飲者。師:赴飲者當時的神情應(yīng)該是怎樣的?能用四字詞語來形容嗎?生:驚慌失措生:失魂落魄生:膽戰(zhàn)心驚
生:面如土色 生:驚恐萬分)師:非常生動的語言。師:我就是那位炊糕者,你一進門會怎樣對我告以遇鬼?師:可以稱呼我:老人家,老伯伯、小伙子 生:老人家,我剛才遇見鬼了。(笑著說)師:此時,你是驚慌失措、失魂落魄的,該怎樣告以遇鬼?聲調(diào)應(yīng)該是怎樣的?生:老人家,我、我、剛、剛才遇見鬼了。(聲音結(jié)結(jié)巴巴,全體學生給予掌聲。)師:請帶著這樣語氣讀第一句:生讀: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門,告以遇鬼。師:從他的聲音中,我感受到了你的驚慌失措。如果加上表情,可以使你的回答更加繪聲繪色。生再讀,效果很好。師:第二個闖入的人是誰?
六、 提煉文章主題
師:一人告以遇鬼,一人號呼有鬼,兩人相遇一起會出現(xiàn)怎樣的情形?生:二人相視愕然,不覺大笑。師:他們是在笑什么呢?生:在笑對方彼此慌恐、狼狽的樣子。生:在笑自己原來遇到的不是鬼,是因為疑神疑鬼。(師板書:疑神疑鬼)
師:這篇小古文告訴我們?nèi)耸篱g其實并沒有鬼,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甲骨文“鬼”字中間這部分像一個什么?生:像一個人。師:是的,這是古人在祭祀祖先時,巫師戴著個恐怖大面具,扮演著幽靈、魔怪。其實,古人在造字時,就告訴我們其實世間并沒有鬼。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我以誦讀為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一共讀出了三個層次:一是讀準字音,讀通讀順;二是讀懂文章,讀出停頓;三是抓住重點,讀出韻味。
《活見鬼》這篇小古文文字簡練,形象地刻畫了兩個主人公從疑神疑鬼到恍然大悟的經(jīng)過。其中,他們越來越害怕的心理變化是文章的一條主線。我從“這是一個怎么樣的夜晚”一問就開始不斷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入情入境,走進人物內(nèi)心世界,并用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文章的意境,就像歌者用心歌唱一樣盡情演繹著這篇小古文。
“如歌詠之、如戲玩之”是我上完這篇《活見鬼》的小古文的一點粗淺想法,“走進文言課堂,我就是文言”是我對語文教育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參考文獻:
[1]趙云洪.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4(10).
[2]張衛(wèi)青.讓小學語文課更有趣味——以蘇教版《變色龍》為例[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9).
作者簡介:
李鳳美,廣東省佛山市,佛山市順德區(qū)容桂細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