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它占據(jù)著小學語文教學的大半部分課時。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著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此外,小學階段是兒童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其感性認知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和完善。本文構建一種基于現(xiàn)代教學理論的“感受-升華”的閱讀教學方法,幫助指導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和內(nèi)容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加以運用,從而構建科學、完善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感受;升華
一、 感受文本
小學生受年齡和社會經(jīng)驗的限制,其思維能力和知識面都相對狹隘,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難以體會到文中的精髓思想。閱讀教學開展的第一步便是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文本知識。首先,要在閱讀教學之前向?qū)W生講述文本有關的信息和背景知識,為學生的下一步閱讀理解提供信息支撐;其次,指導學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生詞和新詞也是一條重要的教學途徑。讓學生通過查閱字典和教師指導的方式,達到對生詞的理解,從而掃除閱讀上的文字障礙;再者,通過大聲朗讀或教師范讀的方式,讓學生理清課文的基本框架和感情脈絡。
(一) 深入教材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所涵蓋的內(nèi)容是豐富的。為此,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對于教材內(nèi)容要有足夠的把握,這就需要教師對不同類型的閱讀文本進行不同側重點的挖掘。如果是寫人的,就要重點感受對于人物形象的描寫;如果是寫事的,就要更多感受對于事件的描述;如果是寫景的,就要感受景物的特點。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立不同的關注點,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文章的感受不再流于形式,而是對于文章內(nèi)容有深刻的體會,從而基本了解文章的主體思想。例如在教授《升國旗》這一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文章中“我們立正,向您敬禮”中“我們”的心理活動,以及為什么在這里用“您”這個稱呼等細節(jié)描寫的深層含義。然后引導學生思考作者這樣寫給我們什么啟發(fā)?再讓學生結合思考所得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就能對文章中所傳達的內(nèi)容有深刻的把握,感受到文章的內(nèi)涵。這樣所實施的閱讀教學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文章所傳達的信息,對于增強教學效果是非常有效的。
(二) 把握結構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帶領學生關注閱讀文章的結構組成。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就文章結構的要點為突破點,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這樣通過對內(nèi)容的挖掘,使學生形成連貫的思維,從而形成完整的閱讀認知體系,這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好處的。例如在教授《臥薪嘗膽》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然后找出文章敘述的主線,讓其找到文章中串聯(lián)結構的是什么,這樣有目的地探索就能使學生對于文章內(nèi)容有深度的把握,讓學生明白作者寫作的結構。而通過對于其細節(jié)的探究,找到閱讀寫作的線索,使他們掌握文章寫作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對文章內(nèi)容形成清楚的認知,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更強。
二、 升華情感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最終的落腳點并不是讓學生們一味地在文本的情境中感受、體驗、思考,而應該是獲得知識、陶冶情操,最終變成學生內(nèi)部的態(tài)度、價值觀,使其得到升華,從而實現(xiàn)自我超越。
(一) 聯(lián)系實際
語文是教學中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最緊密的一門學科。相關研究結果證實,語文越接近生活,學生理解越快,對語文情感的把握就越準確。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經(jīng)驗進行感悟教學。對于缺乏生活經(jīng)驗的教學活動而言,教學中往往就可以通過對學生設置一些親身經(jīng)歷的機會增加感悟。例如,在進行《烏鴉喝水》這一課的講授時,教師讓學生模擬將石子放入水中后,瓶中水的變化,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還會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直觀和容易理解,教學效果也會很好。語文教學中,對文章情感的把握不能僅僅依靠對個別字或者詞的理解感悟。文中的情義與韻味是需要依靠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常留意得到的經(jīng)驗。只有真實感悟到了,才能準確把握文章的感情基線。這就需要教師善于把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經(jīng)驗和感悟拖拽出來至課堂教學中,這樣對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很好。例如,在講解《游園不值》這首詩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個人經(jīng)驗,先各自想象出園子里是一番怎樣美好的景象。在學生爭先回答以后,教師就可以提出對如斯美景沒有欣賞到是多么可惜,直接可以引出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作者未能欣賞到滿園的春色而感到惋惜。這樣的教學方法既直接又有效。
(二) 開拓思維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及思維開拓能力。要想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最關鍵的是讓學生獨自體會文章內(nèi)涵并進行多元化理解。例如,教師在講《生死相隨的海鷗》這一課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想象小海鷗求救及其他海鷗不遠萬里趕來救援時恢弘的場面。當一只海鷗與受傷的海鷗生死相隨時的壯烈與感動。學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海鷗,與文中的海鷗一起飛翔,一起受傷,與受傷的海鷗生死相隨,身臨其境地體會這之中的親情與友情。這要求學生必須全身心投入閱讀之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在體會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自己的語文水平。又如,講解《可愛的草塘》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啟發(fā)學生對草塘進行聯(lián)想,腦海中形成草塘可愛的畫面,進而進行誦讀,讓學生與作者沉浸在草塘的魅力之中,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又能使學生身臨其境,與作者的感情形成共鳴。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的能力。學生間互相交流學習經(jīng)驗和閱讀感受,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使教學方法更加符合實際情況,不斷地總結經(jīng)驗,取長補短,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感受和升華,從而構建科學、完善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吳曉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分析與建構[J].職業(yè)技術,2017,16(08):107-108,111.
[2]韓露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調(diào)查與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7.
[3]曾福金.小學語文閱讀中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1(10):122,128.
[4]章珊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甘靜,重慶市,重慶市北碚區(qū)文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