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琳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涉外學院,湖南 長沙 410211)
摘 要: 哈蒙德提出的“讀寫循環(huán)教學”理念把英語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理解為一個循環(huán),克服了以往結構主義認識上的局限。微課作為教學手段可貫穿寫作教學的四個階段,幫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介紹以微課為載體,以“讀寫循環(huán)教學”理念構建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具體闡釋此模式在“美國大學英語寫作”課程中的應用,希望該模式不斷提升大學英語寫作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 微課 讀寫循環(huán) 大學英語寫作 教學模式
1.引言
“微課”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教學”具有計劃性、組織性和系統(tǒng)性,對象為在校學生,教師在常規(guī)課堂教學中將微課視頻資源整合為正式課程的一部分,可以進行符合正規(guī)教育的正式學習(汪瀅,2014:17-22)?!白x寫循環(huán)教學”理念提倡通過不斷的讀寫循環(huán)逐步增強學習者的讀寫能力(Hammond et al 1992:5)。筆者嘗試以“微課”為載體,借助“讀寫循環(huán)教學”理念,構建以“篇章結構習得”為目標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主要回答兩個問題,即:何謂以微課為載體的大學英語寫作讀寫循環(huán)教學模式及該模式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如何應用。
2.以微課為載體的大學英語寫作讀寫循環(huán)教學模式的構建
哈蒙德(Hammond et al 1992:5)認為一個完整的寫作教學過程包括四個階段:建立場知識、建立語篇模式、合作創(chuàng)造語篇和獨立創(chuàng)作語篇。在這種寫作讀寫循環(huán)教學模式中,微課作為教學手段貫穿寫作教學過程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建立場知識。學習者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了解寫作主題,使學生在學習范文之前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為分析范文和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打下基礎。教師使用微課視頻給學生展示相關教學要點,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文化和相關重點。第二階段,建立語篇模式。學習者通過學習典型語篇,熟悉相關的語類模式和語類結構。教師向學生介紹語類模式、帶領學生分析體現(xiàn)主題的典型語篇、引導學生注意語類的社會功能及所表達的目的。教師使用微課視頻給學生展示典型語篇的語類結構及詞匯語法特征,讓學生深度了解相關語類的語篇模式。第三階段,合作創(chuàng)造語篇。教師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與語類樣本相類似的書面語篇。學生親自將語類與主題結合起來,運用語類模式表述對主題的看法。教師可借助微課視頻給學生展示與寫作相關的主題。第四階段,獨立創(chuàng)造語篇階段。教師給予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語篇的機會。教師的角色從明確提供幫助轉化為發(fā)表建設性評論,與此同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獨立創(chuàng)作語篇過程中出現(xiàn)的個別或全班性的問題,并給予指導。教師要確認學生已掌握了主題、語類結構及相關的詞匯語法模式。另外,教師還可重復播放前兩個階段的微課視頻,提高學生獨立創(chuàng)造語篇的效率。
綜上可見,以微課為載體的大學英語寫作讀寫循環(huán)教學模式可幫助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并提高大學英語寫作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3.以微課為載體的讀寫循環(huán)教學模式在《美國大學英語寫作》課程中的應用
英語寫作有四種語類結構:記敘文、描寫文、說明文和議論文。其中說明文按照其功能分成:舉例說明文、比較對比說明文、過程說明文、下定義說明文、原因說明文、結果說明文和分類說明文。筆者以“美國大學英語寫作”第九版第12章結果說明文(Effect Essay)為例,探討在讀寫循環(huán)教學模式中,教師如何利用微課,在寫作教學的四個階段讓學生掌握結果說明文的語篇功能,把握結果說明文的語篇結構,最終獨立創(chuàng)造結果說明文語篇。
3.1建立與結果說明文相關的場知識
在建立結果說明文的場知識階段,筆者在課前通過微課視頻引導學生討論三個問題。問題1:What is effect essay? 問題2:What are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 essay? 問題3:What are the effects of watching too much TV? 通過問題1,讓學生清楚“Effect essay discusses the results of an event or situation.”。通過問題2,讓學生明白結果說明文的三個特點:explain several effects of a single cause; the cause is brought up in the introduction; each effect is discussed in each body paragraph。通過問題3,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列出“Effects of watching too much TV”的提綱。如圖1所示:
3.2建立結果說明文的語篇模式
在建立語篇模式階段,筆者在課中設置兩個任務,讓學生了解結果說明文的語篇模式。任務1:引導學生分析“Joys of an Old Car”這篇范文的語篇結構,并引導學生用提綱的方式列出范文的語篇結構,如圖2所示。
任務2:引導學生用提綱的方式列出結果說明文的語篇結構圖,如圖3所示。
3.3合作創(chuàng)造結果說明文語篇
在合作創(chuàng)造語篇階段,筆者設置三個任務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與語類樣本相類似的書面語篇。學生在這一階段將語類與主題結合起來,運用語類模式表述對主題的看法。任務1:Write a topic sentence for the 3rd paragraph of “Joys of an Old Car”。任務2:Rewrite the thesis statement of “The Joys of Old Car” to include a plan of development。任務3:Write an introductory paragraph of“Effects of watching too much TV”。在任務1中,讓學生實踐結果說明文段落主題句的寫作(Topic sentence 3: Another obvious reward of owning my old Toyota is dependability.)。在任務2中,讓學生實踐結果說明文中心思想的寫作(In fact, my “antique” has opened my eyes to the economy, dependability, and familiarity of owning an “old car.” )。在任務3中,讓學生實踐結果說明文開篇段的寫作(Watching too much TV is one of the major sociological issues of this century. It has many effects on people.)。在合作創(chuàng)造語篇階段,教師要檢查學生是否已經(jīng)掌握結果說明文的語篇功能及語篇結構。如未達到預期效果,教師可在這個階段重復播放第一階段的微課視頻及第二階段的PPT課件,確保學生徹底掌握結果說明文的語篇結構,提高下一階段學生獨立創(chuàng)造語篇的效率。
3.4獨立創(chuàng)造結果說明文語篇
在獨立創(chuàng)造語篇階段,筆者布置任務讓學生課后獨立建立一個結果說明文的書面語篇。筆者在批改網(wǎng)中布置“Effects of Selfishness”的作文題目,讓學生在批改網(wǎng)上單獨寫作一篇字數(shù)約為300字的五段式作文。當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提交作文后,筆者完成如下教學活動:首先,根據(jù)批改網(wǎng)的反饋,評估學生對結果說明文語篇結構習得的掌握情況,并修正微課視頻及PPT課件中不完善之處。其次,鼓勵學生對提交的作文進行修改,多次提交作文語篇,提高學生對結果說明文語篇結構的習得效率。再次,通過藍墨云課堂發(fā)布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及評價,在網(wǎng)絡上與學生互動,并適時提供寫作建議,推薦相關的微課及TED演講視頻。最后,安排獨立創(chuàng)作結果說明文語篇效果欠佳的學生復習相關的微課視頻及PPT課件,鞏固結果說明文的語篇結構,重新寫作并提交作文打印稿交由教師批改,確保所有學生都能有效習得結果說明文的語篇結構并有效地獨立創(chuàng)作結果說明文語篇。
4.結語
以“微課”為載體,以哈蒙德的“讀寫循環(huán)教學”理念為基礎,以“篇章結構習得”為目標,建立起來的大學英語寫作讀寫循環(huán)教學模式有如下特點:第一,微課作為教學手段,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貫穿讀寫循環(huán)教學過程的四個階段,幫助教師組織課堂教學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第二,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使兩者相互促進,從文化和語境的角度出發(fā),進行寫作訓練,有效提高寫作教學效率;第三,開放性。它雖然是一個四個步驟的循環(huán),但可重復,而且可在任何一個階段重復,適用于不同階段、不同水平的學生;第四,語篇的閱讀和寫作過程中表達的實際內容相互交融。學生通過親身經(jīng)歷理解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通過對比認識母語和目標語篇在這個領域的異同,是一個從語篇到語境,再從語境到語篇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最后,希望本模式的構建和應用能實現(xiàn)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大學英語寫作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Harmmond, J., et al. English for Social Purposes: A Handbook for Teachers of Adult Literacy[M]. National Centre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992.
[2]蘭甘(Langan, J.).美國大學英語寫作[M].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14.
[3]汪瀅.微課的內涵、特征與適用領域——基于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作品及征文的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4(7).
基金項目:認知語言學視域下的獨立學院英語寫作微課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