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榮
摘 要: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國家的接班人。因此,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尤為重要。對學生來說,首先是成人,然后是成才,一個“人”字,一撇是才能,一捺是人格,出色的才能加上健全的人格,才能支撐起頂天立地的“人”字。
關鍵詞:德育教育;家庭;學校;社會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國家的接班人。因此,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尤為重要。對學生來說,首先是成人,然后是成才,一個“人”字,一撇是才能,一捺是人格,出色的才能加上健全的人格,才能支撐起頂天立地的“人”字。
但是,如今的社會上有很多人卻在道德上缺失了,這不僅表現(xiàn)一些社會人士,更有我們在校的學生。每年,都有一些大學生,結束他們年輕的生命;每年都有成批的少年犯走進監(jiān)牢,流下了悔恨的鐵窗之淚;每年都有大批的留學生因貪戀海外優(yōu)裕的物質(zhì)條件而找不到回家的路;每晚,總會上演著幾多學生上網(wǎng)聊天、談情說愛的一幕……這一切的一切,充分暴露了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也暴露了他們在德育方面的缺失,大學生“馬加爵”事件,清華學子劉海洋“硫酸潑熊”事件更給學生的道德教育敲響了警鐘……因此,加強學生道德教育刻不容緩!
經(jīng)過分析,我個人認為導致當前學生道德缺失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個是家庭,一個是學校,一個是社會。
一、家庭方面
現(xiàn)在的家庭,很多都只有一個孩子,孩子成為全家的“小皇帝”、“小公主”,無論孩子說什么、做什么,父母從來不反對,一味的只要孩子高興,什么都不管。罵不得、打不得,就連老師批評教育重了一點都不行。這就導致了學生長大后,永遠以自我為中心,吃不得一點苦,思想脆弱,對很多事情都有依賴性。有的家長,潛意識的傳授給了孩子:金錢是重要的,跟自己無關的事不要去管,對人要保留三分真……這些思想給學生造成“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心理,他們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以至于到了適婚年齡,都不知道怎么去關心愛護自己的愛人,最終導致分手、離婚,所以現(xiàn)在有這么多的“圣男”、“圣女”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學校方面
學校是孩子思想教育的主陣地,每個學校都開設了德育課,然每周一次的德育課也只能是杯水車薪,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還有,現(xiàn)在提倡的不準體罰學生,一不小心就有家長來學校為學生“討公道”,這雖然保護了學生,但同時也讓教師不敢管學生了,只要他不犯大錯,教師就“睜只眼閉只眼”過了就算,這無形中“把學生的頭放大了”,成了“犯錯、甚至犯罪的溫床”。再者,在現(xiàn)存的教育機制下,盡管大喊素質(zhì)教育,但升學率仍是學校的生命線、生存線,老師們?yōu)榱藢W生的成績絞盡腦汁,不得不采用時間戰(zhàn)術,這樣,很多學校的德育課名存實亡,許多畢業(yè)班根本就不設德育課,學生在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下,身心疲憊,有的變的沒有思想、沒有主見,像一個木偶,是一架學習的機器,很多小小年紀的學生就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四周灰茫茫一片……很多學生有厭學、厭生情緒,學生思想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在這種狀況下,試想,縱然有一身的才氣與知識,卻毫無德育,這對于社會來說,又有何用?
三、社會方面
社會上不健康、不文明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使很多人迷失了方向。有中科院等機構專家完成的《中國科普狀況調(diào)查報告》,目前,中國兩人中有一人迷信抽簽,四人中有一人迷信星座,五人中有一人迷信周公解夢。2003年中國公眾的科學素養(yǎng)在個人素養(yǎng)的比重僅為1.98%,50個中國人中只有一個人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yǎng),比發(fā)達國家落后二三十年。中國科協(xié)在一次抽樣調(diào)查中,300多位老專家和青年專家評價中,科技工作者職業(yè)道德15.5%老專家、23.3%青年專家表示滿意。面對這樣的社會,我們的學生是最終的受害者。
對于我們語文教師來說,我們的擔子不輕呀,我們不僅要傳授語文的基本知識,更要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那么,作為我們語文老師,在教學語文時該怎樣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呢?
在語文教材中的很多篇章,或真實生動地展現(xiàn)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或熱情謳歌我們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繪美麗多嬌的祖國山河,或深刻闡述生命意義……,因此,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優(yōu)勢,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智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
(一)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
各個學科的知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點,思想形成了學科知識的內(nèi)在屬性,它們互相融合,互相滲透,脫離了教材,淡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說教;反之,沒有德育的教學,智育也是蒼白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落實教學目標,德育結合,文道結合是必要的,對于具有豐富而生動德育教材學科的語文學科而言,這一點更是關鍵,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如學習《學會合作》時讓學生體會到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只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學習《盧溝橋烽火》時不僅讓學生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激發(fā)學生對我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更要讓學生知道今天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珍惜好今天的幸福生活,將來報效自己的祖國。這樣,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技能,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二)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積極向上的動力
在教學那些文字語言優(yōu)美,感情真摯動人的文章中,教師可以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學習《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時要使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xiàn),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共同的愿望??傊?,激發(fā)學生心底的真摯情感,才會使學生逐漸脫離低級趣味,而產(chǎn)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追求真、善、美,樹立遠大的目標.并為之而奮斗。
(三)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使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zhì)的另一途徑。教學中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故事比賽,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看名人傳記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例如在上六年級下冊語文的口語交際“與××對話”時候,我先讓學生看了一段《魯豫有約》——“成龍專訪”的節(jié)目。學生對于明星,他們只知道喜愛追逐,卻不知道他們背后有許多鮮為人知的酸、甜、苦、辣,看了節(jié)目之后,不僅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同時讓學生了解成龍大哥,他不僅是一位明星,還是一位孝子、一位嚴父、一位慈善家,更讓學生知道,人生的成功不是偶然,不僅需要有夢想,更需要自己不斷的追求與努力。
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是學校的長期工作,更是我們語文教師的長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家庭、學校、社會共同支持,我們語文教師就能教育出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的德才兼?zhèn)涞暮细駥W生,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參考文獻:
[1]張琳.讓德育之花在語文中綻放[J].語文之友,2000,5:12-16.
[2]邢元敏.大中小學德育規(guī)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08-111.
[3]王耘.小學生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1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