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琳
[摘要]英語表達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了英語交際性和情境化的重要特征。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同伴對話、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幫助學生在實踐體驗的過程中積累語言感知,使學生在交流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對話;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068(2017)21004901
交際是語言的生命力,也是學生獲得豐富思想情感和敏銳語言感知的重要載體。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英語知識進行對話交流,不僅能使課堂更真實、自然,而且有利于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積累豐富的語言語感,給學生更多自由表達的機會,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的準確性和綜合運用能力。
一、同伴對白,互訴“溝通”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角,享有自由、主動的話語表達權(quán),所以教師應讓他們在不斷自我互訴的過程中增強表達情感的能力,使他們能輕松、自然地進行對話交流,并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5 《What do they do?》的Story time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The different job of family”的表達主題,讓學生模擬Su Hai和Mike的對話,鼓勵他們就“What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your fathers/mothers job?”進行對話。有的學生以“My father is a...”為話題,闡述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有的學生以“What do I learn from my parents?”為話題,闡述了父母的工作;還有的學生則通過一些故事介紹了父母的工作……這樣教學,使學生進行了深入的對話交流。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圍繞課程教學內(nèi)容,多給學生自我發(fā)言的機會,讓他們結(jié)合各自的不同觀點,主動提出相應的建議。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設計一定的導思話題,讓他們能夠根據(jù)自己的閱讀積累和理解感知主動傾訴表達,幫助他們在不斷修正學習思維方法的過程中提升語用技能。
二、小組探討,博采“眾長”
課堂是問題的集聚地,更是學生集思廣益的搖籃。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使學生在表達中激活思維,形成深刻的感知體驗,并給學生更多自我修補和完善的機會,幫助他們真正理解所學知識。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6 《My efriend》的Story time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圍繞“Do you know efriend?”和“What do you learn from your efriend?”進行討論,有的小組以“The value and importance of efriend ”為話題,闡述自己的獨特理解和看法;有的小組則以“Why do we need efriend?”為話題,結(jié)合教材文本內(nèi)容主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教學,使學生能夠在拓展故事內(nèi)容中發(fā)現(xiàn)更多有意義的素材。通過交流,學生不僅能掌握相應的知識,還能在彼此的交流中深入感悟,形成敏銳的語感。
小組討論的運用能使學生在發(fā)揮各自力量的基礎上獲得更多表達話題,有利于提升語用技能。教師要讓學生利用搜集到的相關(guān)信息進行總結(jié)歸納,使他們在自我演繹的過程中獲得豐富感知。
三、角色扮演,展現(xiàn)“個性”
越是開放的課堂,越有吸引力;越是富有生活情趣的課堂,越能打動學生的心靈。學生在掌握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角色扮演課本上的內(nèi)容,使他們對課本上的內(nèi)容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在彼此溝通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更多有意義的信息內(nèi)容。
例如, 在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的Story time教學中,教師圍繞“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Christmas?”的表達主題,讓學生扮演一家人過圣誕的場景,要求他們模擬Mom,Dad,sister,brother等不同的角色進行表演。有的學生扮演父母給孩子禮物的場景,有的學生扮演了一家人許愿的場景等。
角色扮演能讓學生在展現(xiàn)各自個性的基礎上,給他們更多自由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機會。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通過角色扮演獲得深度認知體驗。
總之,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傾訴和表達的機會,幫助他們在主動實踐表達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語言感知,提升英語表達綜合運用能力,使英語課堂彰顯魅力。
[參考文獻]
[1]張麗華.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策略新探[J].教育科研論壇,2008(09).
[2]施蓉蓉.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教學參考,2007(30).
(責編容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