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景蓉
[摘 要] 主題班會是利用一個個小小的主題來對學生進行大教育的一種形式,其對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會起到較大的影響,開展班會課的目的是促動學生心靈,并且要讓學生在班會課中有所感受,這樣才能真正對學生起到教育的作用,“實踐出真知”,以另一種說法來看就是需要學生能有所體驗,只有學生真正體驗到,才能將德育內(nèi)容更好地進行潛移默化的滲透,簡要闡述大學體驗式主題班會課的實踐探究。
[關(guān) 鍵 詞] 大學;體驗式主題班會課;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088-02
一、引言
體驗式主題班會活動,主要是通過小活動實現(xiàn)大教育的目的,依據(jù)“活動—體驗—感悟—升華”品德形成心路歷程規(guī)律,采取品德“內(nèi)生外化”的自我構(gòu)建策略,從而有效地增強了主題班會課的針對性、實踐性、操作性、愉悅性、趣味性、體驗性、感悟性、生成性,大大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以身體驗、用心體悟,重視學生個性化思考與團隊精神的結(jié)合,在娛樂的體驗中達到教育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集體的凝聚力。
二、體驗式主題班會活動開展的意義
早期的班會課中,大多數(shù)老師會以老師說教、學生聽的形式完成,因此,在學生的眼中老師永遠是一個令人頭疼的角色,老師永遠是嘮叨的、重復的、死板的。后來情況似乎有所好轉(zhuǎn),老師不再一人獨唱,也會讓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主持、分享,但參與的人數(shù)寥寥可數(shù),學生參與度低,興趣不高,自然收獲甚少。如何改變這樣的狀況?每一個班主任都該反思,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是否自己說得太多,做得太多,讓學生體驗得太少呢?美國教育家蘇娜丹戴克說過這樣一句話,“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生活即教育,沒有生活的教育即死教育。體驗式主題班會即把教育回歸生活。教師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一個主題,如責任教育、成長的苦與樂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親力親為,分享體驗、感受和收獲。學生自己看、自己做、自己說,這樣的教育成果才會沒有說教的刻意,沒有理智的壓迫,讓每個學生放飛心靈,享受成長。教育必須是體驗,只有體驗才能感受深刻,感受深刻才能讓心靈產(chǎn)生震動,才能產(chǎn)生思想上的改變,才會在行動上有所體現(xiàn)。沒有比感受更深刻的教育,沒有比體會更永恒的教育,沒有比體驗更有效的教育。
三、體驗式主題班會課的設計
許多大學教師認為大學階段組織體驗式主題班會課就是為了響應號召,因此許多教師對其沒有正確的意識,甚至直接推給學生,讓學生自行組織、開展,學生意識到教師的態(tài)度,所以學生也沒有積極地開展班會課。班會課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作用下成為一種擺設。教師的這種思想并不正確,大學生雖然有較強的思維能力以及對事物的判斷能力,但同樣需要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這是素質(zhì)教育的體現(xiàn),所以必須做好體驗式主題班會課的設計工作。首先需要有良好的設計理念,即使針對的學生是大學生,在設計時也要將學生主體地位體現(xiàn)出來,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體驗活動的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才愿意參與活動,因為是學生自己積極參與的,所以他們也就更加愿意對這其中的問題進行思考。主題班會是以班級為單位來進行的,因此體驗活動的主體是班級的全體學生,設計活動時不能有較強的針對性,需要讓學生體驗活動中能有進行參與的項目,并要達到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參與的目的。其次在進行設計時,要以活動來作為對學生進行引導的方式,因為體驗式主題班會課屬于德育教育的范疇,還需要將心理因素作為體驗活動的重點,最終實現(xiàn)的是學生的人格完善。另外,在設計體驗活動中要重視學生的體驗,但更要重視主題選取的意義,要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在良好主題的選擇下以及體驗下促進人格的完善發(fā)展。
四、設計流程與體驗式主題班會課的實踐效果
(一)設計流程
我曾多次設計過大學體驗式主題班會課,我選取其中一例進行細致的分析。這次主題班會活動的內(nèi)容是“團結(jié)合作”,那一次面對的學生是剛剛?cè)雽W的大一新生。此次班會我選擇設計了一個游戲來引導學生進行體驗,該活動的名稱是“同舟共濟”,這個體驗游戲需要小組之間進行配合,首先要給學生進行分組,在分組時教師需要注意分組的科學性,要保證小組成員之間有比較活躍的學生還要有一些內(nèi)向的學生,這樣就可以在活動中以活躍的學生帶動內(nèi)向的學生,這樣就可以有效促進所有學生積極參與。我班級有60名學生,我將他們分成6組,每個小組10個人,整個小組的學生集體站在一張報紙上,最終的獲勝方為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十個人能站在更小報紙上的小組,這個體驗活動需要小組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才能完成,不能有任何一個人站在報紙下面,而10個人都站在比較小的報紙上面又不容易,因此學生就需要進行合作,如抱著、背著甚至是將同學扛起來,這些動作都需要學生合作來完成,從這個體驗活動中學生也能真正懂得合作,并且學生能齊心互助完成任務。在學生體驗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監(jiān)督工作,要保證體驗活動的公平性,體驗中學生的興趣被點燃,參與的熱情很高,學生體驗中由開始溝通的局促不安,轉(zhuǎn)變?yōu)榉e極交流,甚至在入學后沒有進行溝通過的學生都開始進行溝通了,學生也彼此間開始進行了解了。當學生體驗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分享交流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將體驗式活動中得到的收獲進行總結(jié),通過分析總結(jié)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團隊合作的內(nèi)涵。雖然這一內(nèi)容學生不似上一個環(huán)節(jié)能參與活動進行體驗,但是這一環(huán)節(jié)卻是體驗活動情感的升華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能有效地應用,那么會對學生產(chǎn)生更為積極的影響,也能將主題班會活動的意義發(fā)揮出來。因此,開放式的交流環(huán)節(jié)至關(guān)重要,在體驗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為學生準備開放的環(huán)境,讓學生將體驗活動中的想法表達出來,不需要對學生說法的合理性過于在意,除了教師需要對道德方向的問題進行糾正,其他內(nèi)容讓學生自由地去發(fā)揮、去評論,不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回答問題,尊重學生的想法,只有在這樣開放性的環(huán)境中,學生才能真正將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進而對自己原有的一些想法與做法進行深刻的反思,學生不斷地將自己的感悟進行表達,就會不斷與自己進行比較,這種開放性的表達與反思的過程更有利于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同時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也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更有助于學生人格的完善。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學生有很多感觸,有的學生談到自己缺乏合作能力,不愿意與他人合作完成一些事情,但是在這次體驗主題班會課中自己知道了有些事情必須合作完成,合作完成會收獲更良好的效果,還有的學生說現(xiàn)在我們是學生團隊合作對我們都如此重要,將來在社會上團隊合作會更加重要,因此日后自己一定要注重團隊合作,甚至還有的學生提到這樣的觀點,在職場上合作比競爭重要得多,如果兩個有能力的人一起創(chuàng)造的價值,要比彼此競爭創(chuàng)造的價值更大。
(二)體驗式活動的實踐效果
體驗式主題班會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有較強的優(yōu)勢,學生喜歡這種參與性較強的活動,尤其對大學生來說反復的說教他們完全沒有興趣。同時說教的形式起到的德育教育效果也不夠明顯,只有學生真正對一些事情有所體驗,并且在體驗中有所收獲,同時學生能進行分析,這樣的體驗式活動才能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才能對學生有更為深遠的影響。我在教學中多次組織這種類型的體驗式主題班會課,學生從開始的抵觸到慢慢的催促我開展這類活動,在一次次組織、學生一次次體驗的過程中,我明顯發(fā)現(xiàn)學生成長了,學生都能和諧相處,并且對教師和同學也更加尊重了,每一次體驗式主題班會活動我都會設計不一樣的主題,每一次體驗后學生都能有不同的收獲,對他們的心靈也是一種凈化,讓他們對生命的意義、情感價值態(tài)度都有了更深的體會,學生也逐漸了解到讀書的意義和目的,這些都是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的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種主題班會形式有極強的感染力,學生不斷進行體驗對班級良好氛圍的形成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還有利于學生潛能的激發(fā),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會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并且在體驗中能較好地進行體現(xiàn),這還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更有利于學生變得自信、積極、樂觀。
五、總結(jié)
大學生是我國人才需求的儲備,他們的素質(zhì)、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未來發(fā)展趨勢,技術(shù)能力不足可以通過后天進行培養(yǎng),而學生德育能力不足很難改善,而這一點帶來的影響才更大,所以大學體驗式主題班會課的有效開展至關(guān)重要,教師需要不斷去尋找有效的方法在班會課中實踐,讓學生通過體驗獲得收獲,使其良好性格、情感態(tài)度在體驗中得到養(yǎng)成,我相信這樣的活動長期開展必然會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助益。
參考文獻:
[1]遲希新.走向“教師德育專業(yè)化”之德育實務模塊 主題班會的有效設計與實施[J].中小學德育,2013(6).
[2]陳綺玲.于CIP理論的體驗式生涯輔導的主題班會課對高中生學習動機的促進作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3.
[3]王艷.應用型本科院?!八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課體驗式教學內(nèi)容整合初探[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9).
[4]陳婷婷.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主題班會的有效設計與實施策略及措施[D].重慶師范大學,2013.
[5]錢士秀.體驗式主題班會德育實效性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6.
[6]賈元麗,張硯.體驗式教育教學模式:高職院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一種路徑選擇:以新疆某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為例[J].高教學刊,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