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韜
【摘要】高品質教育應該從課堂教學、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提升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高品質教育 語文素養(yǎng) 課堂教學 課外閱讀 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1-0195-01
高品質教育是指在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生態(tài)下,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優(yōu)勢、潛能得到發(fā)揮而實施的學生、家長、社會滿意的優(yōu)質教育。高品質教育下如何有效提升“語文素養(yǎng)”?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課堂教學中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
高品位學校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組織并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加大訓練力度,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角,進而形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是我們語文教師的追求。
1.以生為本,精心設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必須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不要低估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視少數(shù)學生。教師要精神飽滿,以信任、期待的語言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讓學生感覺到語文學習的挑戰(zhàn)和樂趣,從而學會學習,樂于探究,并形成學語文、用語文的良好習慣。
2.繼承傳統(tǒng),重視方法。語文教學傳統(tǒng)方法中很多是符合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是行之有效的,我們應該大力繼承。如對于古詩文的教學,就要重視在課堂上讓學生誦讀、吟詠、背誦、默寫,強化積累,增強文言語感,使學生得到傳統(tǒng)經典的熏陶,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3.加強訓練,活化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必須重視語文課堂訓練。語文知識的傳授是必要的,但不必為傳授而傳授,應該結合練習進行傳授。語文訓練多種多樣,如閱讀訓練、寫作訓練、口語交際訓練等等。應該說,每一節(jié)語文課教師都應該根據(jù)教學內容安排適量的訓練任務,使課堂動起來,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并當堂達標。
二、課外閱讀中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
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我們應在每周安排語文課專門組織學生閱讀。課上保證人手一本自己喜歡讀的書,書籍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渠道,其一可經常購買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充實到班級書屋之中。其二可動員學生自己購買教師推薦的書目。其三可在學校圖書室借一部分教育部推薦的適合中學生必讀書。課上要求同學們手不離筆,隨時記錄自己喜歡的語句,隨時勾畫疑難問題并及時向同學、老師請教。對學生的“積累本”進行定期檢查,定期展覽。通過這樣的語文課:一是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東西,豐富了課余生活;二是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詞匯,優(yōu)美的語句。在寫作訓練中,學生把自己積累的東西適當?shù)剡x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使自己的文章亮麗起來,內容豐富了,論據(jù)充分了,條理清楚了,結構嚴謹了。作文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三是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增強了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提高了閱讀速度,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
三、實踐活動中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
語文實踐活動內容可以自己根據(jù)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和當?shù)貙嶋H情況自行擬訂,也可以根據(jù)教材上的“綜合學習”內容來確定,每次活動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使活動不流于形式,真正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陶冶學生思想道德情操的目的。 1.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強主人翁責任感。比如在開展“漫游語文世界”口語交際活動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和能力在 “在社會上運用語文”“怎樣在其他課程中學習語文”“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等幾項活動中任選一項,準備自己的說話材料,同學們在準備交流的材料過程中,走出了課堂,走出了家門,走進了廣闊的社會,走進了多彩的生活。接觸到了許許多多的人,學習到了許多書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比如,有的同學準備的內容是做一名理發(fā)師,為了介紹自己店里的服務內容、自己的技術水平,他們不但向老師請教,還親自跑到幾個理發(fā)店去向真正的理發(fā)師請教。
2.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語文實踐活動為更多的同學搭建了展示自己、發(fā)展自己的平臺,一大批有組織能力、有表達才能的同學脫穎而出。每次開展語文活動,都要有嚴密的組織,進行充分的準備,劃分活動小組是必不可少的,有小組要有小組長,小組長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還有每次活動都必須有主持人,主持人的組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而且每次活動每個人都有參加的機會,這樣,真正達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大面積提高的目的。
可見,高品質教育下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才能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打造高品質教育》[M].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