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有亮?お?
[摘要]“簡單機械和功”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要知識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密切。在組織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生活常識、經(jīng)驗,以及生活中的物品,采取生活化的策略,由學生們熟悉的事物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進而收到比較理想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策略;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17004601
初中生已經(jīng)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而物理課程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的經(jīng)驗常識成為學習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礎。教師應立足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順利學習物理知識。下面以簡單機械和功的學習為例,簡單談一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
一、利用生活中的實物,導入新課學習
生活中很多器械工具都是遵照一些物理學上的原理發(fā)明制造出來的。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些生活經(jīng)驗,對于常見的器械工具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學習簡單機械和功的內容時,教師可根據(jù)初中生的生活經(jīng)驗,選擇學生熟悉的實物作為教具導入新課學習。
例如,在學習簡單機械和功一章中的“杠桿”時,考慮到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常用的工具都是變形的杠桿。初中生對這些工具并不陌生,因此,教師可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羊角錘、釣魚竿、鑷子、剪刀、起子等物品,讓學生觀察,說出物品的名稱,然后思考生活中,在什么情況下會使用這些物品,以及用了這些工具之后是費力了,還是省力了?學生對這些東西都非常熟悉,也順利引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學生思維立刻活躍起來,紛紛舉手回答教師的問題?!暗谝粋€東西叫羊角錘,這是一種特殊的錘子,像羊角的一部分主要用來起釘子,用這個工具可以更省力?!币粋€學生介紹了羊角錘。另一個學生則對釣魚竿非常熟悉,“第二個物品是釣魚竿,是用來釣魚的,也是一個簡易杠桿,但是,釣魚竿不省力?!苯處熆隙诉@兩個學生的回答。為了啟發(fā)學生探尋杠桿原理,接著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羊角錘起釘子時省力,而釣魚竿釣魚時費力呢?”學生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尋答案,順利進入了新課學習。
直觀的實物器械是創(chuàng)設物理學習情境的有效武器。教師通過靈活恰當?shù)貞眠@些實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共鳴,做好上課準備。
二、結合生活現(xiàn)象,幫助學生理解新知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接觸了形形色色的社會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中有不少與簡單機械和功有一定的聯(lián)系,教學中,以學生熟悉的現(xiàn)象為基礎,開展物理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
例如,在學習“杠桿”知識時,教師可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羊角錘導入新課,之后,學生們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就容易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看到學生基本上理解了杠桿原理之后,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一重要原理的理解,再列舉“用桿秤稱量物體的質量”“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重量”的實例,讓學生思考這兩種情況應用的是什么物理原理,學生立刻就想到了杠桿原理。教師接著學生的回答給出了具體的數(shù)字:“桿秤的提線到秤鉤的距離為1個小格,秤鉤上掛著被稱量的物體,秤砣的重量是100克,提線到秤砣的距離為10個小格,那么,這個物體的重量是多少?”學生們立刻用杠桿平衡條件列出算式,計算出物體的重量是1000克。這種通過生活現(xiàn)象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的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質量。
有目的地選擇一些與“機械和功”有聯(lián)系的生活現(xiàn)象,可為學生的物理學習提供支持,幫助學生深入思考物理原理,透徹理解物理知識。
三、借助生活中的問題,實現(xiàn)知識應用
物理知識有很多源自生活現(xiàn)象,反之,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也可以運用物理知識來解決。這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學生應用物理知識提供了平臺。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簡單機械和功的知識時,可為學生設計一些生活問題,讓學生學以致用,輔助學生鞏固物理知識和基本技能。
例如,在學習了“杠桿”后,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正確分析杠桿中的動力作用點、支點和阻力作用點,讓學生判斷杠桿的力臂和力,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老虎鉗”的使用情況,與學生一起分析。“在棉花種植區(qū),到了冬天,農(nóng)民們都會把棉稈從地里拔出來,這個活很費力氣,于是一些農(nóng)民用‘老虎鉗拔棉桿,老虎鉗的虎口卡住棉稈底部,在另一端的把手上用力,就能夠比較省力地拔出棉稈。請用你學過的杠桿知識分析一下老虎鉗的支點、動力和阻力的作用點?!睂W生對這個生活中的問題很感興趣,但這道題目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提示:“杠桿的支點不一定在中間?!睂W生們積極思考,得到了問題的答案。
簡單機械和功的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用非常普遍。教師可利用實際生活中學生所熟悉的實物、現(xiàn)象、問題等切入物理知識的學習,引發(fā)共鳴,幫助學生準確理解物理原理,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鞏固物理知識。
(責任編輯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