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皖蓉
【關鍵詞】 德育;語文教學;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1—0089—01
語言不但是一門學科,而且是我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種工具。小學語文真正是讓學生走近語言,學習語言,并運用語言知識塑造自己,認識世界的開始?!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yǎng)良好思想道德風尚?!笨梢?,語文還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的、不可缺少的途徑。那么,如何通過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教學方式靈活等特點,進行德育滲透呢?
一、通過閱讀教學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膾炙人口、對人具有教育意義的好作品。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把閱讀當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的主要途徑,對學生進行耳濡耳染、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感染。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一篇精彩的課文既要讓學生粗讀,也要讓學生精讀、細品,使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有所悟,并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使其思想和感情都能受到美的熏陶。如,《釣魚的啟事》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放與不放大鱸魚時,父子之間在舍與不舍中的那段對話,還有“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中的含義,真正理解在舍與得之間蓄含的美好品德。又如,學習《白楊》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通過閱讀,領悟白楊在茫茫的戈壁上,直而堅強、迎風不倒的品質,并通過閱讀理解作者通過白楊所要歌頌建設邊疆、無私奉獻的建設者們。只有讓學生通過反復的,用多種形式的朗讀、閱讀,才能使他們對課文內容有所領悟,對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品質和意義有所頓悟和體驗,從而完善自己的人格,立志做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用,且樂于奉獻,不計個人得失的具有高尚品質的人。
二、通過語文活動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語文課外活動不但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而且能促進學生語文知識運用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在設計語文活動時,我們要盡量蘊含德育的意義,活動的設計和安排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且要注意層次性和針對性。比如,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半成熟狀態(tài),思想還比較幼稚,依賴性很強,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通過模仿表現(xiàn)出來的。針對他們,課外活動既要以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品質為主,還要選擇正面的榜樣,來感染和影響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和熱愛祖國的情感。當然,中年級、高年級的學生,他們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期,無論是想象力、觀察力、思維能力都已逐漸走向成熟,所以我們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學生的這些特點,可以舉辦演講會、辨論會、郎誦會、故事會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使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德育滲透在語文的課外活動中。
三、通過寫作教學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寫作是語文教學主要的內容,所以教師也要利用好寫作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蘇軾曾說過:“文如其人。”魯迅先生也告訴我們,寫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要有進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從學習課文、閱讀課文以及一些語文活動中懂得,要想寫好文章,不僅要有良好的語言素質、豐富的想象力和一些寫作的技巧,更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在寫作文時傳播和記錄一些美好的、陽光的思想和故事。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使他們在寫作時有話可寫可敘,教師引導學生在作文命題時要切合實際,不要天馬行空。比如,讓學生寫關于秋天的作文時,我就會利用一些時間帶學生去看看秋葉,感受涼了的河水,還有田間熟了的果子等等。也可以帶學生去爬山,讓學生在秋風中感受秋天的同時,激發(fā)他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從而讓學生帶著所看所想所感所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進行寫作。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點評時,不僅要表揚好的作文,對一般的甚至差的作文也要挖掘其優(yōu)點,通過表揚給學生灌輸思想品德的教育,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健康心理。
四、通過語文課堂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深化道德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把握道德教育的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f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學習課文、領悟課文內容的同時,使自己受到啟發(fā),并在潛移默化中被課文的思想感情所熏陶和感染。如,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時,除了讓學生懂得面對危難不慌不亂的品質外,還要讓學生學會急人所急,先人后己的品格,以及讓學生懂得生活中父母的愛是何等深沉、厚重,使學生學會相信,學會堅持,從而形成堅強的可貴品質。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