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興榮
【關鍵詞】 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9—0030—01
學生的行為習慣包括很多方面,有學習習慣、勞動習慣、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道德習慣等等。在培養(yǎng)學生這些習慣的時候,除了落實學校的一日常規(guī)之外,更重要的是根據(jù)他們的年齡及其生理、心理發(fā)展的特點,結合孩子生活實際,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發(fā)揮他們的特長,使訓練與監(jiān)督相結合,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從而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習慣,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要貼近生活
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重點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尤其是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良好行為習慣,這對學生的人生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很多方面,如對人禮貌、懂得謙讓、關心集體、學會感恩、遵紀守法、誠信做事等等。有些看起來是細節(jié),但要學生能真正養(yǎng)成習慣并不容易,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中要聯(lián)系學生實際,從學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入手,重視貼近學生的生活,從小事抓起,從學生能做的事抓起,從學生身邊的事抓起,讓知識和道理有機結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在課堂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有機滲透預習習慣、復習習慣、聽的習慣、讀的習慣、獨立作業(yè)的習慣等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形成習慣。在課外,主要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尊老愛幼,熱愛勞動等的習慣,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看見老師或客人能主動打招呼;看見地上有廢紙能主動地撿起來;看見水龍頭沒關緊能主動地關好;撿到失物能主動交給老師;升旗儀式、課間操各班隊伍能做到整齊有序;課間活動學生不相互追逐打鬧等等,讓學生在老師們的教育下不斷生成強化良好的習慣。
二、要有意訓練
首先,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培養(yǎng)這種好習慣,知道養(yǎng)成這種好習慣對自己的人生成長有什么作用,因為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才會有培養(yǎng)這個習慣的強烈愿望。其次,要使學生明白該怎么做,如,要做到“文明禮貌”,就是要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見人要打招呼,要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對關心過自己的人要學會感恩等等。要做到“愛護公物”,就是要愛護學校的一花一木,要愛護課桌、愛護學校的一切教學設備,要節(jié)約用電、節(jié)約用水,尤其是不能有意地破壞公物等。要做到“衛(wèi)生保潔”,就是要穿著整齊、物品排放有序,不亂丟廢紙垃圾,不亂吐痰,看見地上有廢紙垃圾要主動檢起來等等。然后,要有意識地開展訓練,成功的關鍵在于前一個星期,特別重要的是前一個月。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培養(yǎng)習慣也是一樣。為了使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工作落到實處,我們學校每學期都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好習慣伴我行”主題教育活動。經常利用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黑板報、主題班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好習慣伴我行”的教育,在全校形成濃厚的氛圍,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體驗,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在活動中得到成長。最后,要樹立榜樣,啟發(fā)自覺性。小學生的行為習慣是家長、教師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況下形成的,對小學生要多樹立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榜樣,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為,教師不僅要及時給予表揚,而且要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議論氛圍。同時,家長和教師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學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習慣"傳染"到孩子的身上。
三、要強化監(jiān)督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是抓落實,“三分決策,七分監(jiān)督,這樣才能收到實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艱苦的實踐過程,必須戒空談,注重實干;戒漂浮,注重實踐;戒形式,注重實效。做到腳踏實地,持之以恒,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收到實效。在這個過程中,還要重視家校合作。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學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現(xiàn)。家庭作為兒童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帶有持續(xù)性與穩(wěn)定性的特點;另外,家庭教育以言傳身教、情境影響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潛移默化的特點,在孩子的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對此,我校利用每學期的家長會,通過班級建檔立卡,通過班主任,向家長了解并反映學生在校的學習與生活的情況,讓家長配合學校的工作,共同將孩子培養(yǎng)成人。
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曾經說過:“人生幸福在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抓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fā)展。但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長期培養(yǎng),更需要老師、家長不斷的督促和引導。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