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梅
摘 要:著名學者余文森教授說過:“學生是否有進步或發(fā)展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所以,如何讓學生更快更好地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需要我們每一個一線教師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初中數(shù)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就是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實踐教學中,就需要我們從多個方面著手,不斷總結出更多有效的方案和建議,并將其落到實處,以更快更好的提高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的有效性。基于此,結合理論分析和實踐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就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有效性這一問題作了較為具體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有效性;實現(xiàn)建議
一直以來,對于什么是有效課堂,相關的專家和學者都對其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研究。同時,新課改背景下,也對初中數(shù)學的實踐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不僅要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更要注重學生素質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成為一個復合型的新型人才,而這也就突出了提高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有效性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再加之現(xiàn)階段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暴露出的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不高、學科素養(yǎng)不高、學習效果不理想等問題,急需我們一線教師總結出更多切實可行的提高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有效性的建議。因此,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和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提出了以下幾點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有效性的建議。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有效的課前準備工作是提高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因此,需要教師從以下幾個基本點著手:一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內容,找到與學生認知觀、生活觀相吻合的著手點,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二是充分了解學生,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層,制訂出適合每個層次學生特點和需要的教學方案;三是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和學科素養(yǎng),以確保自身能夠解決教學實踐中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真正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二、在課堂教學中科學使用各種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作為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有效性的高低決定著整個教學活動的效果。因此,充分利用新課改背景下誕生的各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諸如情境教學法、問題探究法、合作學習法、情感體驗法、小組合作法、故事導入法等,科學地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以此來為學生營造相對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得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諸如,在講解勾股定理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應用問題探究法這一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實踐的有效性。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ABC中,已知a=3,b=4,求c=?”當學生初步了解了勾股定理之后,會不假思索的回答c=5。此時,教師繼續(xù)引導,“你們確定c=5嗎,再仔細想一想,看看題目的條件是不是完整,是不是漏掉了什么重要的條件?”此時,學生會說到“c邊不一定等于5,因為題目沒有說△ABC是直角三角形”。在肯定了學生的答案之后,繼續(xù)引導,“那我們給題目加一個條件,△ABC是直角三角形,其他條件不變,那c=?”此時,又會有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c=5,但是,班里一定會有同學說出“c不一定等于5,因為不確定哪個角是直角”。此時,教師來作最后的總結,從而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勾股定理,之后也能夠學會分類討論這一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
總之,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綜合采用其中的一種或者幾種教學方法,并適當對此進行改編和完善,以提高其實用性和有效性的同時達到提高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實踐有效性的目標。
三、重視課后評價和反思
課后評價和反思工作的高效開展是提高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有效性的保障性措施。所以,一方面,教師要在堅持以生為本基本教學理念的基礎上,綜合采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科學制定多個評價標準;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學生溝通交流的力度,積極進行課堂反思,總結出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方案,以為下一節(jié)初中數(shù)學課堂的有效展開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的有效性是需要我們一線教師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因此,作為一線教師,一定要提高對數(shù)學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視,并做到在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更多的建設性意見和方案。本文僅是筆者對此問題的探索性分析,愿意拋磚引玉,也將在今后的實踐工作中作進一步的研究和努力。
參考文獻:
[1]崔營.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shù)學教學有效性探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1).
[2]曹靜.提高初中數(shù)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6,13(12).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