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紅
摘 要:在新世紀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人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老年人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變得越發(fā)重要。研究表明,老年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主觀幸福感的提高。
關鍵詞:主觀幸福感;老年人;體育鍛煉
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和理論分析法,對體育鍛煉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關系進行研究,論述了體育鍛煉能大大提升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研究發(fā)現(xiàn),體育運動能增加人的愉快感和流暢感,并能減少人的抑郁和焦慮情緒,同時,運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改善人際關系。研究結果顯示,體育鍛煉真正能給老年人帶來幸福。
以南昌市500名老年人為研究對象,采用主觀幸福感問卷調查表。調查發(fā)現(xiàn)自評健康狀況和體育鍛煉是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經常鍛煉老年群體的主觀幸福感明顯高于不常鍛煉群體。此結果提示,相關部門應該多開展健康有益的體育活動,重視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使廣大老年人以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安享晚年。
一、選題的依據(jù)
(一)世界老年人口規(guī)模及人口老齡化程度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球性現(xiàn)象,在全世界186個國家和地區(qū)中,有68個國家已進入“老年型”社會。據(jù)統(tǒng)計,目前全世界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總數(shù)已達6億多。1950年,全世界60歲以上的老年人約有2億,1970年達到3億,2000年已達到6億,據(jù)聯(lián)合國估計,至2020年將達到10億,2050年,全球將有近20億的老年人。
(二)中國人口老齡化特征
一個國家和地區(qū)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shù)的10%,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shù)的7%,這個國家或地區(qū)的人口進入老齡化社會,按這個指標,我國已于1999年底進人老齡化社會行列,綜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趨勢,呈現(xiàn)以下特征。
1.基數(shù)龐大,絕對值高
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加上20多年的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人口壽命日益延長,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2009年已接近1.69億,我國已成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占世界老年人總數(shù)的1/5強,占亞洲老年人口的1/2還多。
2.增長迅速,發(fā)展迅猛
中國擁有約1.69億老年人口,并以每年300多萬的速度遞增。在我國經濟尚不太發(fā)達的條件下,就進入了老齡社會,老齡化的速度即將趕超老齡化速度最快的日本。同時,我國是一個以農業(yè)為主的國家,鄉(xiāng)村老齡人口比重大。由此,我國老齡化問題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已經成為當今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南昌市6區(qū)(東湖區(qū)、西湖區(qū)、青云譜區(qū)、灣里區(qū)、青山湖區(qū)、高新開發(fā)區(qū))4縣(南昌縣、新建縣、安義縣、進賢縣)的60(女性為55歲以上)-75歲具有不同鍛煉經歷的200位老年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Intenet網絡檢索CNKN中國知網、萬方數(shù)據(jù)資源庫及《中國優(yōu)秀碩博士論文》等中文數(shù)據(jù)庫檢索與本研究有關老年人體育鍛煉及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文獻及主觀幸福感的測量量表,為本研究前期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訪談法:采用個別隨機訪談和田野調查法,以南昌市6區(qū)4縣50名老年人為研究對象。訪問時間一般選擇早晨6點和下午5:30左右,時間20分鐘左右,提問都采用正性情感、負性情感、生活滿意感、身體滿意感等相關問題,最后根據(jù)不同的鍛煉經歷,對訪談結果進行邏輯分析,篩選出有關體育鍛煉對主觀幸福感有顯著影響的因子。
3.問卷調查法:采用《參加體育鍛煉的自我評價表》和《主觀幸福感量表》(牛津幸福量表修訂版)對南昌市的6區(qū)4縣的60歲以上(女性為55歲以上)的老年人(女性最高年齡達到79歲,男性達75歲)發(fā)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回收率100%。
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運用SPSS11.5 for windows統(tǒng)計軟件和EXCEL2000,對500份有效調查問卷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并對結果進行分析。
三、調查結果研究與分析
(一)主觀幸福感的本質內涵
主觀幸福感是評價者根據(jù)一定標準對自身生活質量的綜合性評價,具有主觀性,整體性和相對穩(wěn)定性的特點。研究結果顯示,體育鍛煉具有提升鍛煉者積極情感和弱化消極情感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訪談法采集老人對體育鍛煉提升主觀幸福感的情感體驗信息并進行邏輯推理分析,探索老人在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的同時對積極情感提升和消極情感弱化方面的作用,對生活滿意感和身體滿意感影響的水平與程度。
(二)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作者在社會心理學層面建立情感和認知兩個維度設定四項指標進行測量,調查發(fā)現(xiàn)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具有普遍的影響意義。
1.體育鍛煉對情感體驗的影響
研究認為人們的主觀幸福感取決于一定時期內積極情感(正性情感)和消極情感(負性情感)的平衡,如果人們較多地體驗到愉快的情感而較少地體驗到不愉快的情感,就可推定他們是幸福的,否則就不幸福。許多研究表明體育鍛煉是積極情感體育鍛煉對影響因素之一,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是強身健體,功利因素相對少,因此,可以認定體育鍛煉是影響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體育鍛煉對認知成份的影響
身體鍛煉對認知成份的影響包括生活滿意感和身體滿意感兩個方面。生活滿意感是指個體以自定的標準對自身的生活質量進行整體認知評價后產生的體驗。身體滿意感是指個體對自身的健康狀況進行認知評價后產生的體驗。關于身體鍛煉對主觀幸福感認知成份的影響,能夠從許多關于主觀幸福感的問卷調查評價結果中充分反映出來。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體育鍛煉增進身體健康,提升主觀幸福感
研究證明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強化老年人的肌肉、骨骼系統(tǒng)機能和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增強老年人的免疫系統(tǒng)能力,還能夠降低體脂水平而減肥以減少因肥胖帶來的疾病。
2.體育鍛煉增進心理健康,提升主觀幸福感
大量研究證實身體鍛煉有助于老年人情緒的渲泄,從而緩解和釋放老年人由于家庭、社會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和精神緊張,對于驅除老年人的孤獨心理具有積極作用。研究者一致認為長期參加體育鍛煉與良好的心理健康是緊密相關的。其中,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與降低焦慮水平呈正相關。長期體育鍛煉與精神健康方面的一些指標(如:生活滿意感、低焦慮、低抑郁等積極情緒狀態(tài))有中等強度的相關。以上結果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育鍛煉關系密切。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經常參加鍛煉的老年人能有效地消除老年人焦慮、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總體水平顯著地高于不常鍛煉的老年人水平。 老年人群又是比較特殊的社會群體,同時還可以調節(jié)
3.體育鍛煉增進人際關系,提升主觀幸福感
老人退休回家,從繁忙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一時間感覺失去了人生的作用,被社會所拋棄,引發(fā)一系列的心理變化,比較明顯的是失落和孤獨感,這些情感體驗是負性的,會加速生理與心理的衰老過程。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通過體育鍛煉能有效地改善身體機能狀態(tài)水平,增強體力,提高社會認同感,減少老年人的消極心態(tài),使之家庭和睦,社會關系良好,從而促進身心和諧發(fā)展,生活美滿,提升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
(二)建議
1.老年體育工作是社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相關部門應盡快建立和完善老年終身體育教育制度,幫助老年人樹立健康第一、老有所為的人生觀。各級組織和部門增加社會體育建設投入,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老年體育活動,建立老年體育俱樂部,切實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豐富老年人的社會文化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2.我國第五次體育場設施地調查表明,學校和體育部門擁有大量的設施資源,社區(qū)和農村體育設施建設還是大家平常見到的單杠、雙杠、云梯、踏步器等幾大件。為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各級政府應盡快出臺推動社區(qū)體育運動開展的規(guī)章制度和法規(guī)。充分利用體育彩票的惠民政策集中在城鄉(xiāng)、社區(qū)公共場所修建一批既方便老人,小孩,又能吸引其他群體的健康路徑和體育休閑娛樂場所,同時充分發(fā)揮、利用學校和體育部門的體育設施功能,為推動全民體育運動開展,實現(xiàn)體育大國目標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政治環(huán)境提供制度保證與法律支持。
3.建立社區(qū)體育輔導站。為老年科學鍛煉,提供運動處方式的鍛煉指導,使老年人鍛煉能遵循科學原則。根據(jù)老年身體條件與體能特征,通常以趣味性、娛樂性、保健性、康復性為主(如健步走、慢跑、棋牌、門球、太極類、抖空竹等)。
4.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老年人體質和運動機能都不如年輕人,在鍛煉過程中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提供及時有力的醫(yī)療保證是必不可少的。
5.加強營養(yǎng)指導。老年人的消化功能與飲食習慣都有各自的理解,往往容易因偏激的認識給身體的正常營養(yǎng)補充、攝入造成不利的影響,給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通過科學的營養(yǎng)指導使老年人的運動消耗與營養(yǎng)補充達到平衡。
參考文獻:
[1]陳作松.身體鍛煉與主觀幸福感的研究綜述[J].體育科學,2005.25(5):65~68).
[2]邢占軍.測量幸?!饔^幸福感測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