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霞+蔡艷+許楊明+陳愛
【摘要】 目的 探討超聲引導下肝膿腫置管引流的綜合護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60例在超聲引導下實施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的肝膿腫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0例。研究組采用綜合護理,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 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7%, 低于對照組的2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超聲引導下肝膿腫置管引流過程中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 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提升護理滿意度,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肝膿腫;超聲;置管引流;綜合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7.088
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肝臟化膿性炎癥, 肝膿腫的患病率較高, 主要是因微生物在肝臟內生長繁殖造成的[1]。一旦患者出現(xiàn)肝膿腫, 會導致其臨床表現(xiàn)出發(fā)熱、畏寒、上腹疼痛等癥狀, 有著較高的病死率。以往, 臨床上多采用大劑量抗生素進行治療, 但藥物不良反應多, 且極易形成耐藥性, 臨床應用受到限制。現(xiàn)階段, 超聲引導下肝膿腫穿刺引流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 已發(fā)展成為治療肝膿腫的首選方法[2]。但是, 多數患者缺乏對手術治療的正確認識, 極易出現(xiàn)焦慮、不安等負性情緒, 需輔以良好護理干預[3]。本研究以60例超聲引導下肝膿腫穿刺置管引流的肝膿腫患者為研究對象, 探討綜合護理的應用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本院60例超聲引導下實施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的肝膿腫患者, 均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式進行調查, 且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30例。研究組患者中, 男20例, 女10例;年齡40~75歲, 平均年齡(56.5±7.6)歲;肝膿腫直徑1.3~17.2 cm, 平均直徑(8.5±3.6)cm。對照組患者中, 男18例, 女12例;年齡43~75歲, 平均年齡(53.6±8.5)歲;肝膿腫直徑1.3~17.2 cm, 平均直徑(8.4±3.5)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健康教育、密切觀察病情、日常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 內容包括:①術前護理:術前進行病房巡視, 全面評估患者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對疾病認知程度等, 選擇恰當方式, 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手術目的、流程、配合要點及相關注意事項, 消除其不良心理狀態(tài)。術前指導患者進行屏氣練習, 確保呼吸幅度適量, 便于其適應穿刺操作。②術中配合:術中對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觀察, 及時檢測血氧飽和度、心率等, 指導患者配合穿刺引流操作。及時詢問患者是否出現(xiàn)不適感, 加強溝通, 緩解負性情緒。一旦患者出現(xiàn)面色蒼白、出汗異常等癥狀, 及時告知醫(yī)生, 進行積極處理。③術后護理:術后指導患者臥床休息, 按照其具體情況, 給予鎮(zhèn)痛藥物、抗菌藥物等。對患者引流液顏色、性質、量等進行觀察, 指導其注意導管位置變化, 避免導管擠壓、扭曲、脫落等。考慮到長時間留置導管會增加局部感染發(fā)生幾率, 且拔管后皮膚可能出現(xiàn)瘺道;護理人員應加強巡視, 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 及時報于醫(yī)生。指導患者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多食用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1. 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②以自制問卷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 采用百分制, 得分越高, 提示滿意度越好。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7%, 低于對照組的2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超聲引導下肝膿腫置管引流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肝膿腫的方法, 能在最小損傷基礎上達到與手術引流相似的臨床效果, 特別適用于老弱危重患者, 可減輕患者痛苦, 療效確切[4]。而且, 超聲引導下能提升穿刺定位準確性, 對進針路線進行清晰顯示, 可有效克服直接穿刺的經驗性、盲目性, 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受到臨床醫(yī)師的高度肯定。但是, 多數肝膿腫患者缺乏對自身疾病及超聲引導下穿刺置管引流的正確認識, 會引發(fā)較多不良心理, 不利于改善臨床療效[5]。綜合護理是常見護理模式, 其在超聲引導下肝膿腫置管引流中的應用, 能改善患者對整個治療流程的認知能力, 從而提升其依從性, 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本研究對研究組實施綜合護理, 獲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其中, 術前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穿刺引流術目的、流程及注意事項, 能幫助其正確認識穿刺引流的安全性, 消除患者顧慮。術中加強與臨床醫(yī)師的配合默契度,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 給予其心理安慰, 確保穿刺引流順利進行。術后做好并發(fā)癥早期觀察和預防, 可促使患者盡快恢復。通過實施綜合護理, 一方面提升了患者對自身疾病及穿刺引流術的正確認識, 有利于改善其治療和護理依從性, 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另一方面, 綜合護理在超聲引導下肝膿腫置管引流患者中的應用, 還能有效增強護患溝通, 營造良好的護患關系, 可改善醫(y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7%, 低于對照組的2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與文獻結果相符[6]。結果表明, 在超聲引導下肝膿腫置管引流過程中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 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此外,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凸顯出綜合護理在肝膿腫患者超聲引導下肝膿腫置管引流術治療中應用的安全性和優(yōu)越性。
綜上所述, 在超聲引導下肝膿腫置管引流過程中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 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提升護理滿意度,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呂嬉榮. B超引導下肝膿腫穿刺引流術前與術中的護理配合研究. 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 2015, 24(6):1032-1033.
[2] 烏日娜. 探析超聲引導下肝膿腫穿刺引流術護理體會.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5, 15(99):261, 263.
[3] 黃正華. 超聲引導下肝膿腫置管引流的綜合護理. 中國校醫(yī), 2016, 30(3):229, 232.
[4] 陳文顯, 胡新娥, 韓運生, 等. 超聲引導下肝膿腫經皮穿刺針單純抽吸與置管引流療效比較.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6, 14(9):1547-1549.
[5] 蘇曉紅, 何秀玲. 超聲引導下肝膿腫穿刺引流術護理體會.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3, 21(8):349-350.
[6] 隋陽. 超聲引導下腹部膿腫置管引流的護理.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6, 7(17):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