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越茂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的高效課堂首先是基于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師必須“依標施教”,依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精當明晰地確定課堂的教學目標,并依據(jù)此目標,實施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標”的導向性在課程改革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充分理解“標”,吃透“標”,會為以后的教育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任何脫離課程標準的課堂都不是高效課堂。
關鍵詞:課程標準;依標施教;高效課堂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jù),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1]。它體現(xiàn)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guī)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nèi)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教學肯定是要按照標準來實施的,沒有標準怎么實施呢。我想首先,標是一個導向,就好像一輛車子,沒有方向,永遠走不遠,永遠走不到自己的目的地。很多時候,我們教師做的工作與這個標沒有關系,這自然導致了我們的學生學習沒有效率。單純從中考和高考的角度來理解和實踐教育教學,很容易成為應試教育,但其實這種應試教育不能解決中考和高考的所有問題,換句話說,不能在中考和高考考試當中得高分。原因是中考和高考是“依標設題”的,這個標不僅僅是知識的累積,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教育教學要有很強的針對性,所有的教學活動,所有的課堂都不偏離這個目標,這個針對性就是“標”,依照這個標來進行的教學為有效性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皹恕笔且环N共識的東西,是教育教學專家通過反復的實踐和論證總結出來的具有綱領性和指導性的文件。所以,“標”的導向性在課程改革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充分理解“標”,吃透“標”,會為以后的教育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本人認為,廣義的“標”可分為四種,一是課程標準,二是教科書,三是教師教學用書,四是近五年來的國家高考命題規(guī)則,即考試大綱。這里面最重要的是課程標準。它是一切課程設置和實施的依據(jù),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依照這個來進行。作為一個教學實踐者,如果你的實踐是有效的,如果想使你的課堂不盲目,就必須充分吃透課程標準,在此基礎上再吃透教材。吃透教材不僅僅是熟悉每一個知識點,也不僅僅是熟悉教材體系,更應該是充分理解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結構關系,進而理解教材編排的結構關系,理解教材編排的意圖[2],這樣在具體的實踐中才能實現(xiàn)用教材教的目的。教學用書在實踐中起到一個補充作用,這種補充往往是從不同的側面對文本進行不同的解讀,可以幫助我們更充分地理解教材,理解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在教育教學中的導向作用不用細說,可以說,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考試大綱進行,學校要實現(xiàn)自己的良性發(fā)展,就離不開中考和高考,只要中考和高考的指導方針不變,學校的思路就不可能變到哪里去。所以,大多數(shù)學校在追求中考和高考上線率的目標是一致的,上線率是評價學校的質量的一把標尺。
現(xiàn)在的問題是要反思我們自己的教學活動。如果做一個對照,就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自己的教學帶有很大程度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課堂預設不科學或者根本沒有預設,課堂實施過程只注重完成自己所理解的教學任務,課后評價跟不上去。有些教師做年復一年的教學工作,成了習慣,也成了機器。上完課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解脫,上課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負擔。這種教學的低效可想而知。這也就是學了十幾年語文寫不出一篇像樣的文章的原因。我們心中沒有“標”,所有的教學活動不是圍繞這個“標”來進行,是我們失敗的原因,打的都是沒有把握的仗,怎么能夠勝利?
因此,學習“標”,吃透“標”,應該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教改的第一步是明確方向,沒有方向怎么能走對路呢?吃透了標,以后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圍繞標來進行,教學就不走彎路,不做無用功,教師的負擔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減輕了,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172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2001.
[2]張明,高校課堂實施障礙與改進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1(11).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新區(qū)永登五中 730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