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 要】為什么學生同時啟蒙會存在學習、思想、成績上的優(yōu)、良、差呢?這很正常。學生本身就存在個體差異,家庭教育差異,受社會環(huán)境影響的差異等。一個教師,既要關心“優(yōu)生”,又要關心“后進生”。怎樣把這兩者結合好呢?本文就此做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后進生 轉化策略 愛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80
我認為,作為一名好教師,更要特別關注“后近生”的成長,要想成為一個好教師,也要從關注“后進生”的成長開始著手,并且把最后的基點落在關注“后進生”的成長上。我在這二十一年的教學中,教過高中,初中,小學,所教的班級中“后進生”不少,可以開列出一批名字,而每個名字后面都有一些令人難忘的事;我做了一些實際工作,并力求在這方面能有所突破。談談我是怎樣關注后進生成長的。
在教育詞典中對“后進生”是這樣定義的:在班級中經常違反道德原則,或者犯有嚴重過錯的學生。他們常常表現為思想覺悟低,不遵守紀律,不能完成學習任務。其形成的根源復雜,就好像一個患了嚴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絲”,絕不是輕易就能根除的。因而對他們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轉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長期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后進生的心理特點:思想道德素質不高。美丑,善惡,對錯概念模糊。一般表現如:比較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受外界不良影響,不講文明,臟話、粗話較多。
后進生的行為特點:后進生的心理特點反映在行為特征上有如下幾種表現:盲目崇尚義氣,常形成非正式的群體;逆反心理帶來逆反行為;常想尋找不正當刺激;惡習。
后進生學習上的特點:后進生的成績不好,對學習喪失興趣,對教師有疏遠情緒;大部分后進生的智力一般,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對自己獨立完成作業(yè)的正確性往往持懷疑態(tài)度,喜歡與同學互相校對答案;在合作學習中與其他同學存在著顯然的差異性,缺乏信心和動力,思維遲鈍,知識貧乏,語言表達能力差。
后進生對社會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經不起不良風氣的誘惑,自控能力不強;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經不起學習上的挫折,花了一點時間學習,一旦沒有改變就容易垂頭喪氣,失去了學習信心。
后進生對家庭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由于后進生的種種不良表現,致使家長對其態(tài)度的不好,不少后進生在家中和家人關系不正常,家長言論對他們而言是一種不小的負擔。
一、后進生的轉化對策
1.重視后進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后進生進行自我創(chuàng)造教育自我教育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認識能力、自我評價能力、自我激勵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師要用高尚的情操和真摯的愛來教育學生,啟發(fā)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要使他們學會自己管理自己,才能達到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的目的。引導后進生自我教育,主要是要講清道理,并交給方法;即指導他們學著處理一些事情(包括心理的自我調節(jié)),教其如何去提高自身素質。同時,我們也應該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要把學生視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一個教育活動的主體,必須尊重學生的意愿、需要、情感。例如,教會后進生勇于并善于如何進行自我剖析,如何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這可以是自我承受能力得到提高。
2.發(fā)揮家長學校的作用,加強對家長的教育。家長的理智對后進生非常重要;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學生心靈的港灣,為人父母的最好不要離異,離異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幾乎是毀滅性的。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上要舍得花時間,多關心他們的思想狀況,不能只注重學習成績,也不要推卸責任,把對孩子的教育全部寄希望于老師。
3.學校對策。在學校中,教師要成為轉化后進生的主力軍;老師對后進生要比對優(yōu)等生付出更多的關愛。關愛,實際上是教師對學生的一種期望。相信這些孩子是可以教育好的,是可以轉變好的。毫無疑問,教師要從關愛入手,以自己親切、和善的師者風范感染激勵學生,架起師生間友誼的橋梁。對待后進生更要加大投入情感的濃度,精心營造一種平等、關愛、和諧、友愛的氣氛,讓后進生感受到溫暖。比如在課堂提問時,教師不能只提問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而更要激勵后進生踴躍發(fā)言,使他們集中到教師的教學中;在班級活動中,教師不忘留給他們一展身手、表現自我的機會,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得好:“后進生不缺批評,不缺訓斥,而缺的是鼓勵、表揚和感化。教師要想方設法樹立后進生的自信心?!苯處熑绻皇侵肛熀筮M生的缺點和錯誤,看不到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和長處,甚至認為后進生一無是處,那么,無論你怎樣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也不能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而真誠的表揚和鼓勵,能使他們從內心體驗受到尊重和愛撫、信任和支持的快感,從而迸發(fā)出改過自新、奮發(fā)向上的決心和力量。教師在運用賞識手段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首先要用積極愛護的心態(tài)對待他們,用贊賞的眼光去認識他們,才能發(fā)現和挖掘到學生身上大大小小值得賞識的“閃光點”;教師對后進生的轉化要有耐心:后進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轉化過程中,后進生故態(tài)復萌,出現多次反復,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如果沒有一個長期、耐心教育轉化后進生的心理準備,教師很容易喪失對他們的信心,甚至認為他們已經“無可救藥,沒有希望了”;教師對后進生的教育方式不能簡單機械、方法粗暴。在對他們進行教育時,要針對其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取得實效。學校在制度的制定、評價體系上要注意考慮到后進生的轉化。
二、學校針對不同后進生要制定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社會對策
1.國家要加快農村經濟和城市經濟的協調發(fā)展,減小貧富差距;堅決打擊和清理不良社會現象,消除一切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2.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3.國家應該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現行的高考制度,加強職業(yè)教育,進一步擴大就業(yè)渠道。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學校、家庭、社會的緊密配合,是取得轉變工作的關鍵。
總之,用“愛心”去滋潤每一位“后進生”;用“細心”去捕捉他們的閃光點;用“耐心”去迎接反復的挑戰(zhàn)?!氨娙艘粭l心,黃土變成金”,如果社會各種有益的力量一起齊抓共管,后進生一定能轉化成為社會主義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