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云飛
摘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內容,也是提高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主要方法。但是,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過于陳舊與被動,難以調動學生參與作文理論知識學習及訓練活動的積極性,阻礙了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因此,教師只有采取有效對策大膽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才能促進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明顯提高。本文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對策,進行了詳細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對策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作文教學占據重要地位,其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文字能力、語言能力的有效方式。而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阻礙了學生想象力的充分發(fā)揮,不利于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品,最終大大降低了作文教學的有效性。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努力為學生設計出更符合他們學習興趣及寫作需求的教學方案。那么,如何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教師急需思考的問題。
一、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是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背景下興起的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其可依據作文教學活動的需求,靈活地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文字、聲音或圖片,借助新穎的形式、豐富的內容有效調動學生參與寫作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并且,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還可為學生展示著名作家所寫的與作文教學主題相符合的優(yōu)秀作品,使得他們在閱讀這些作品的過程中獲得感動與震撼,從而激起他們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寫作訓練活動中,最終順利踐行高效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觸摸春天》之后,教師就可為學生設計一節(jié)以“春天”為主題的作文課,并恰當地用多媒體教學法組織教學過程,以充分激發(fā)學生探究作文知識、參與作文訓練活動的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繁花錦簇的圖片、溪水潺潺流淌的聲音、鴨群快活戲水的視頻、風箏迎風飛翔的詞句等,以幫助學生更細致地感受春天的氣息,從而更精準地把握春天的特征。教學實踐表明,在多媒體設備的生動展示下,很多學生都能刷新自己對春天的認識,并主動將自己對春天的感知與觀點融入到作文中,最終寫出了更生動、更真實的作文。
二、激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
作文屬于文學的范疇,而一切文學作品的素材均來源于生活,由此可見,作文也應源于生活。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采取有效措施激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知生活中的各種事件,體會生活百態(tài),以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從而為學生高質量完成寫作任務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語文教師在進行一定主題的作文教學時,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帶來學生走近與寫作主題有關的事物,使得學生對這些事物有更新的、更細致的認識。比如,以“水蒸氣”為主題的作文教學,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應布置學生在家中觀察“燒開水”的過程,讓學生在細致的、系統(tǒng)的觀察過程中真切認識到說整理的出現和水溫度升高有關,水溫度越高其越容易變成水蒸氣,并且水蒸氣在遇到物體阻擋的時候與重新變成水珠。教學實踐表明,有了這一親自觀察的過程,學生就獲得了更直觀的寫作素材,并且可很容易就將自己的情感與認識滲透到作文中,寫出的作文自然比較充實且有感情了。
三、充分發(fā)揮教師垂范作用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僅扮演著傳授學生知識的角色,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他們的一舉一動對學生都有很大影響,尤其與學生寫作興趣的高低有直接關系。因此,教師在日常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垂范作用,借助有效的引導與示范,幫助學生降低寫作難度,激發(fā)學生學習寫作知識的興趣。比如,在學習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媽媽的賬單》一課之后,教師就可為學生設計一節(jié)以“我眼中的媽媽”為主題的作文課。在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范讀其他人寫做的與“媽媽”有關的名作的同時,還應親自寫一篇文章相關文章,并將自己的構思過程、遣詞造句細節(jié)等與分生分享,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經驗,并借助自己認真寫作的精神激起學生完成寫作任務的信心與熱情。教學實踐表明,對學生來講,教師描述的自己寫作文時的各種想法與措施,對他們來講是真實可信的、是生活有趣的,是值得學習與模仿的。因此,他們會借助教師示范的方法,努力設計出更新穎的寫作思路,并學著教師的寫作方法組織語言,自然就能寫出質量很高的作文了。
四、引導學生課外大量閱讀
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 當前大多數小學生畏懼作文教學、難以寫出優(yōu)秀作文的根本原因,是他們缺乏寫作素材,即便有時也急于將自己想到的事情記錄下來,但是卻因“詞窮”而卡殼,最終只能寫出干巴巴的、詞不達意的幾句話,這就大大降低了作文的檔次。針對這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師應大膽摒棄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量,以顯著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與視野,促使其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及優(yōu)美詞句,幫助其掌握大量的寫作技巧、表現手法、文章結構類型,為其寫出更新穎、個性的作文奠定基礎。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及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推薦適合各種類型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鼓勵他們自主選擇喜歡閱讀的期刊、雜志積極閱讀,讓他們在閱讀活動中感受到語文語言的優(yōu)美與生動,并可在自己的寫作中加以靈活運用,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之后,教師就可讓為學生設計一節(jié)以“我印象最深刻的景點”為主題的作文課。在授課之前,教師可為學生推薦一些寫景類的書籍或作品讓他們閱讀,也可鼓勵學生自主尋找類似作品閱讀,從而讓他們把從閱讀中學習到的寫作方法、優(yōu)美句子、文章結構恰當地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總之,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只有大膽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的不足之處,才能為學生設計出更科學、高效的教學活動,才能切實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鳳霞. 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9:54-55.
[2]孫艷紅,高明惠. 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體現創(chuàng)新性[J]. 中國校外教育,2015,34:150.
[3]文五省. 關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考與探索[J]. 亞太教育,2016,28: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