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霞
摘 要: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培養(yǎng)科學思維的課,思維的提升需要一個過程,教師的“精講點撥”也是必不可少的。比擬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比擬,讓枯燥的理論變得淺顯易懂,讓學生的思維靈動起來,讓課堂輕松起來,讓知識與生活更緊密起來。
關鍵詞:科學教學;策略;比擬法
小學科學課程涉及自然現(xiàn)象、生活常識。包括天文、地理、宇宙等,是一門培養(yǎng)科學思維的課,正逐漸被師生和家長所關注。但不少人對科學課有一定的誤解,單純地認為科學課是“實驗課”“操作課”“動手課”,盲目地關注學生的實驗操作和實踐活動,而忽視了科學的思維能力。思維的提升需要一個過程,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和善于觀察的習慣都是很好的基石,另外,教師的“精講點撥”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的點撥“精”“準”,學生的思維就會如潮水般涌出,奔騰不息。點撥策略一直是科學教師孜孜不倦探求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比擬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即用生活中或其他學科中學生已知的知識來比擬新認識的科學知識,用淺顯、風趣的語言來描述,讓學生輕松認知。
一、巧用比擬,變生澀理論為淺顯道理
在科學學習中,會遇到一些生澀的理論,從純理論角度教學會讓學生感到枯燥難懂,如果利用淺顯的例子類比,會讓學生恍然大悟。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生物的多樣性”這一單元時,學到了分類法。教師提示:分類要有標準,先定個標準,再根據(jù)標準分成幾類??墒窃诰唧w實施中,學生并沒有弄清楚什么意思,植物可以分為開花植物、水生植物、常綠植物等。這時談理論不如來個比方:我們現(xiàn)在來給人分類,根據(jù)性別可以分為男人和女人;根據(jù)年齡可以分為嬰幼兒、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根據(jù)性格可以分為內(nèi)向的人和外向的人。說明分類之前應該先制定標準。那現(xiàn)在你能對植物進行分類嗎?學生很自然地知道根據(jù)開花與否分為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根據(jù)生活的環(huán)境分為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根據(jù)植物的莖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二、巧用比擬,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發(fā)散性思維的特點就是充分發(fā)揮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并通過知識、觀念的重新組合,尋找更新更多的設想、答案或方法。在教學“聲音的變化”時,學生用木筷敲擊四個盛水不一的玻璃杯時,聽到發(fā)出音調(diào)高低不同的聲音。這個時候,就可以大膽啟發(fā)學生發(fā)揮想象,用身邊的事例來比擬。一些學生就提出:把杯子想象成沙袋,水多的杯子代表里面沙子多,重;水少的表示沙子少,輕。用同樣大的力去推,哪個容易動起來呢?容易動起來的代表發(fā)出的聲音高。在此引導下,不少學生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三、巧用比擬,同時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
科學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學“聲音在不同物質(zhì)中的傳播”時,學生通過木尺、錫箔紙尺、棉線、尼龍繩探究聲音在物質(zhì)里傳播的快慢。其實實驗現(xiàn)象并不清晰,尤其讓學生排序就更難了。老師到教室后面的圖書架上取了一本書,需要穿過學生,你覺得是上課時間去會比較快還是下課時間去比較快?學生自然得出在上課時間,因為上課時間大家在座位上比較整齊,教師通行比較方便,也就更快。通過這個例子再延伸到每一種物質(zhì)都是由微粒組成的,聲音就像穿行的“老師”,要經(jīng)過“學生”這些微粒,那么,微粒的排列是否整齊決定了聲音在里面?zhèn)鞑サ目炻?。金屬的分子排列相對比較整齊,所以聲音在金屬中傳播的較快。同時告訴學生在公眾場合,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排隊上車、排隊等候等,這樣更有效率,利己利人,也提升自身素質(zhì)。
四、巧用比擬,大膽進行科學猜想
科學猜想是進行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有正確方向的猜想,對后面的設計和探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往往學生對課題猜想沒有方向,這時采用類比,結(jié)合生活實踐進行分析,是進行猜想的好方法。在教學“溶解得快與慢”時,就從學生非常熟悉的糖水開始。放學后,口渴難耐,急著想喝一杯糖水,你會怎么做才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讓糖融化呢?學生首先會想到用筷子攪拌,有的提到了用熱水,教師還可以引導:桌子上有綿糖和冰糖,你會選哪個?結(jié)果自然分曉。在此基礎上學生進行溶解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猜想就容易多了。
五、巧用比擬,進行傳統(tǒng)思想教育
一些孩子身上缺失愛和包容,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是每個教師、每門學科都義不容辭的責任。科學課雖然重于探究,但適時抓住機會進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在教學“摩擦力”時,對于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的猜想時,我就讓學生去摸家里人的手,感受摩擦力的大小。不少學生提出:爺爺、奶奶的手粗,摸起來摩擦力大;媽媽的手細膩,摸起來摩擦力小,說明摩擦力大小和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有關。這時引導學生談為什么爺爺、奶奶的手會粗些呢?學生大都知道是辛苦勞作留下的印記,我們應該孝敬長輩。一個動作,解決了問題也提升了覺悟,真是一舉兩得。
六、巧用比擬,輕松課堂氣氛
科學課上要求嚴謹?shù)乃季S,往往讓學生緊張,適當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教師偶爾的小幽默,可以讓學生放松神經(jīng),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在給植物分類時,學生說:“荷花是水生植物,荷花玉蘭是水生植物。”老師說:“嗯?帶荷花的都長在水中嗎?我們村里有個阿姨也叫荷花哦!”學生一愣,呵呵一笑,輕松明白了分類應該關注本質(zhì)。
巧用比擬,需要教師不僅通曉各種知識,還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將知識融會貫通。在比擬的教學中,讓學生的思維靈動起來,讓課堂輕松了起來,讓知識與生活更緊密起來了。
參考文獻:
魏鳳.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效率的途徑探討[J].赤子(上中旬), 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