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斌
摘 要: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還要在課堂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連接知識點之間的橋梁,如果能把數學思想方法應用到學習過程中,那學生就不會對數學學習感到恐懼,學習起來也會變得更容易。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注重給學生講解教材中的知識和原理,有些知識學生根本無法理解,同時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致使學生不會借助思想方法的力量進行學習。新課標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在課堂上滲透思想方法提出了新要求,那教師如何在小學數學中滲透思想方法呢?下面的內容會做出簡要解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想方法;策略
小學數學中滲透思想方法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面,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小學數學中滲透思想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知識網,讓學生把所學知識串聯(lián)起來;小學數學中滲透思想方法可以激勵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水平。下面從四方面簡述教師在小學數學中滲透思想方法的策略。
一、在原理傳授過程中滲透思想方法
很多數學原理都比較抽象,而且系統(tǒng)性很強,假如教師在課堂中只給學生生硬地講解數學原理,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數學原理不理解,久而久之,逐漸削弱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在給學生傳授數學原理的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學生借助思想方法,對一些抽象的數學理論會更容易理解,同時也從中學到了數學學習的方法,對以后學習新知識有益處。比如,講解“小數除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小數乘法的內容,將小數除法轉化為小數乘法,利用所學知識攻克新知識,無形中就給學生滲透了轉化思想,以后學生遇到新知識時就不會感到恐懼,運用轉化思想就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二、在題目講解過程中滲透思想方法
數學題目的靈活性強,思維量和計算量都很大,假如教師在講解題目的過程中只是給學生講解一道題的解答方法,學生無法對類似的題目進行舉一反三,解答題目就會變得很困難,導致學生一遇到數學題目就犯愁。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在講解數學題目的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學生借助思想方法,積極對所做的題目進行思考,數學題目就會變得很簡單,學生也學會了舉一反三,即使遇到沒有見過的復雜題目,學生也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思想方法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水平。比如,有些復雜的題目學生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果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就會很容易得到解決。比如“判斷位置與方向”的題目,單純的文字和數字描述學生可能會感到頭暈,但是通過畫圖的方法將數字具體化,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并解答。這其中就滲透了數形結合思想,以后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題目,就會想到數形結合,用形簡化數,用數體現形,從而快速準確地解答題目。
三、在復習總結過程中滲透思想方法
數學這門學科需要經常歸納總結才能學好,數學知識點的聯(lián)系很緊密,假如教師只是讓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習,而不讓學生時常進行復習、總結,學生就會淡忘以前學過的知識,也不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導致學生無法將數學知識串聯(lián)起來,很難解決問題。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在復習總結的過程中滲透思想方法,這是滲透思想方法的最好時機。學生對所復習的內容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復習的過程中借助思想方法的力量就能更進一步理解所復習的知識,并運用所復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比如,“三角形”這部分內容,教師要在復習總結中給學生滲透分類討論的思想,三角形可分為直角、銳角、鈍角三角形,還可分為等腰、等邊、三邊不等三角形,哪種分類容易解決問題,學生就要對三角形如何分類。以后遇到不能一概而論的數學問題時,學生就會想到利用分類討論思想解決問題,既保證了思路的清晰性,又保證了思維的全面性,學生還不會被看似復雜、實則簡單的問題嚇倒。
四、在知識拓展過程中滲透思想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會有一些知識拓展,以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通過這些知識拓展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方法,假如教師只是讓學生學習知識,而不給學生傳授思想方法,那就失去了知識拓展的意義。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在知識拓展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通過知識拓展掌握更多的思想方法,并應用到數學學習中,提高數學能力。
以上內容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小學數學中滲透思想方法的策略,分別是:在原理傳授過程中滲透,在題目講解過程中滲透,在復習總結過程中滲透,在知識拓展過程中滲透。這只是其中的幾個方面,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加深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找到更多在數學中滲透思想方法的策略,讓學生把數學思想方法變成學習數學的有利工具,從小學開始就建立數學思維,提高數學學習水平,為以后更深層次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俊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6.
[2]張艷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效策略[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