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講評課是一種常見的課型,尤其是到了單元小結(jié)、期中(期末)復習、高三三輪復習階段,甚至變成了主要的課型。通過試卷講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糾正錯誤,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完善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講評還可以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方面的問題和不足,進行自我總結(jié)、自我反思,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
一、講評課存在的幾個問題
講評不及時。測試結(jié)束后,大部分學生都急于知道自己的成績,對試題及自己的解題過程也有很深的印象,此時講評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的教師好長時間批不完卷,批完以后,統(tǒng)計分析工作又不及時,等到講評時,已經(jīng)時過境遷,學生缺乏興趣,勢必影響講評課的效果。
課堂組織隨意。有的教師認為試卷講評無關緊要,課前不做認真準備,上課時拿起習題就講,講到哪兒算哪兒。一節(jié)課下來,到底講了些什么,自己也說不清楚,學生怎么會從中受益呢?
重點不突出。一套習題中各題的難度是不一致的,學生出錯的數(shù)量和程度肯定也不一樣。講評習題時,教師如果沒有重點,從頭至尾,面面俱到,只會出力不討好,收不到講評的效果。
忽視過程和方法。習題的講評不僅要給學生正確的答案,還要重視對解題思路、方法、步驟和技巧的講解,這樣才有利于今后教學的開展。只給出答案,對過程缺乏深入講解的講評,自然不利于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識。
缺乏激勵表揚。有的教師往往把試題講評變成對學生的批評,一味地責怪學生粗心大意,導致學生沮喪不安,甚至懼怕、厭惡試題講評課。
二、講評課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目標明確。這是備課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它是講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和保證。講評課的教學目標應由教師根據(jù)總的教學目標和學生試卷上暴露出的問題來綜合考量確定。要求教師認真閱卷評分,做好成績統(tǒng)計分析,事先了解大多數(shù)學生對試卷講評的需求,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心里有數(shù)。
重點突出。教師應根據(jù)課前調(diào)查精心備課,將上課的主要精力、時間集中到問題最突出、學生最想知道的內(nèi)容上來,并注重知識梳理、方法歸納、規(guī)律總結(jié)。一般情況下,錯誤率高的題目,應該認真分析,課堂上由教師自己講,錯誤率低的題目學生可以自行解決,教師適當點撥即可。
重視激勵。講評過程中,教師應學會欣賞學生,善于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苗,激發(fā)其內(nèi)在的潛能。對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教師要熱情鼓勵,與他們一起尋找原因,鼓勵其克服困難,奮起直追。要善于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其進步,增強其信心。
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教學只有通過學生的自身操作和實踐才是有效的。因此,講評課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切忌一講到底、大水漫灌。
做好統(tǒng)計分析。教師要把學生試卷中的錯誤進行歸納、概括,找出通病,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辨析,探究正確思路,做到糾正一例,預防一片,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使學生思維的嚴密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通過講評得到提高。
及時鞏固拓展。講評課后,教師要根據(jù)講評課反饋的情況進行鞏固拓展,這是講評課的延伸,也是保證講評課教學效果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可要求學生將答錯的題訂正在試卷上,并收集在“錯題集”中,寫出分析說明。教師還可及時依據(jù)講評情況,再設計一份有針對性的練習題,讓學生再次練習,以達到矯正、鞏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