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中群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教育問題也越來越關注.由于數學主要來源于生活,它與社會的生產以及人們的生活都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多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而實現教學生活化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學生生活;分析與研究
一、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的結合分析
(一)將數學知識過渡到日常生活中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為了能夠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教師就應該改變傳統(tǒng)枯燥的教學模式,而是轉化為一種新穎的、形象的教學方法,能夠將小學數學中出現的難題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樣也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整數的加、減法的時候就可以采用湊整法來進行,將計算“98+234”表示為100+234-2的方式,這樣就將原本難解的問題轉化為簡單易懂的問題,再如,在講連乘應用題時,書本上的例題是“三年級有四個班級,每個班派16名學生去種樹,如果每人種了12棵,一共種了多少棵?”我在實際講課時,把它改成學生比較喜歡的例題:我們班有4個大組,每個大組有12名學生,請同學們算一算如果每個班級人數一樣,全校有24個班級,一共有多少名學生?用這種方式將教材中的問題改成與學生生活更為接近的例題,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又如,在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例7(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數大小的比較)時,我把例題變成一道聯(lián)系班級實際的問題:大家都知道第一組有12個同學,請大家把他們排成一排,然后,平均分成3份,每份人數占第一組人數的幾分之幾?把他們平均分成2份,每份人數占第一組人數的幾分之幾?哪份人數多?結果學生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問題.由于學生親身體驗了數學過程,學生易于接受、理解,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大大增強了.這種類型的問題還有很多,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就隨處可見數學知識的應用,教師要多利用巧妙的方法將數學知識融入學生日常生活中去,讓學生學會自(主)動地學習與思考,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使課堂的整體效率得到提高.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學完新課后,我就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積極的創(chuàng)設生活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fā)思維.積極地創(chuàng)設生活教學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由于小學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因此,學生在學習起來難免會感到吃力,針對這一點教師應該學會因材施教,抓住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多利用多媒體、動畫等軟件進行,教師將數學知識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展現出來就能讓學生得到直觀的知識,這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為學生營造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好更快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數學水平,使難理解的問題容易化.同時,小學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因此,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將數學知識擴展到課外,這樣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更好的理解與掌握.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生活與數學的聯(lián)系
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對于小學生來說利用生活中的數學素材來培養(yǎng)其靈活的數學思維是極其必要的,對此,我們可以將多媒體教學引入數學教學中去,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的數學例子,促使其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第一,多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素材,第二,多媒體可以讓學生通過生活來發(fā)現數學問題,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學對于數學與生活相結合有很大的作用,希望教師能多加利用.
(四)在數學教學中合理加入戶外教學項目
小學數學大多與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為了更好地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提高教學水平,我們需要將數學問題放到生活實踐中去,以此來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例如,數學課堂也要適當地走出戶外,在學習三角形的周長問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校園中,讓學生自行發(fā)現三角形的物體,并且通過分組,自己動手測量三角形的周長,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加強學生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性.此外,對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數學的方法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在課外練習中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問題生活化,并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自身實踐來找出正確答案,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的結合方法從課堂中延續(xù)到課外,從校園延續(xù)到校園以外.長此以往,就可以逐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二、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知識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們學習的課堂應該與生活形成一個整體,讓生活融入數學的世界中,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小學數學教學更具有生活化,教師作為學習的引導者也要多帶領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真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生活的樂趣也就會發(fā)現數學的更多奧秘,真正做到學有所用.相信在眾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未來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方面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陳金英.淺談小學數學主體探究能力[J].少兒科學周刊(教育版),2014(8):112.
[2]朱增麟.小學數學主體探究五步式課堂結構研究[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9):36-37.
[3]翟贊陽.淺談小學數學“主體參與”型教學模式[J].學周刊A版,2015(5):210.
[4]許紅梅.小學數學“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簡介[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