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芳
摘 要: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階段,而英語是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改善英語教學現(xiàn)狀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有效舉措。本文以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為例,在了解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設(shè)計的行動研究,希望對我國高中英語教學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高中英語;教學設(shè)計;行動研究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寫作是對英語素養(yǎng)要求較高的一項知識技能。教師在進行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時不僅需要想辦法 增加學生的詞匯量,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思維和語法水平,因而對于教師來說,進行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具有十分大的挑戰(zhàn)。如何在了解我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chǔ)上進行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是我國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
1.對寫作教學的重視度不夠
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十分大,同樣的,教師壓力也較大,在高壓力的情況下對于教學的重點就可能有所忽視。在一些教師看來,英語寫作對于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英語詞匯儲備,對于英語語法和作文結(jié)構(gòu)也有一定程度的要求。然而英語寫作在整張試卷中所占的比例不高,與英語閱讀相比相差較大,且英語考試的時間是有限的,對于教師來說,如何教會學生在有限的考試時間內(nèi)拿到更多的分數(shù)是教師在教學中關(guān)注的重點,因而,對于分數(shù)較低且所需精力較多的寫作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我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效率十分低下。由此可見,要提高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效率,首先需要提高教師對英語寫作的重視程度,在提高重視度的前提下提高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效率。
2.學生的寫作訓練程度較低
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訓練程度較低,學生在缺乏訓練的情況下,寫作的熟練程度較低,這樣一來,我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就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同樣的,在進行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時對學生的寫作訓練程度不高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也十分不利,缺乏實訓使得學生在英語考試中面臨寫作問題時常常無從下筆,嚴重阻礙了學生英語考試的進度。因而,重視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十分有必要。
二、如何進行高中英語教學設(shè)計的行動研究
1.教師要重視高中英語寫作教學
教師重視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是提高我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效率的首要舉措,只有教師重視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在課堂中貫徹英語寫作教學,才能夠帶動學生,使其能夠重視英語寫作,從而使得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效率得以提高。教師重視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將英語寫作教學劃入教學計劃的重點,通過合理的教學計劃提醒自己重視英語寫作教學,提高英語寫作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課時比重;其次,在進行英語寫作教學時更加投入,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而不是以提高英語高考成績?yōu)槟康模ㄟ^明確的教育目的來提高英語寫作的教學效率;最后,通過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英語寫作方式來提高英語寫作在學生心中的重要性,在提高學生對英語寫作的重視的基礎(chǔ)上使我國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效率得以提高。
2.增加學生的寫作機會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想提高我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效率,更需要在學生方面下功夫,而增加學生的寫作機會則是提高我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效率的有效舉措。筆者認為,增加學生的寫作機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每周安排一次或兩次的英語寫作訓練,通過強制手段使學生的寫作訓練得到一定的保證。其次,通過分組的方式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評價英語作文,通過同齡人之間的交流,在改善寫作者英語寫作水平的同時提高評價者的語法能力和素養(yǎng),使兩者在良好的溝通中促進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同樣的,可以利用兩者之間的良性競爭使學生增加英語寫作的次數(shù),從而提高英語寫作水平。最后,教師對于主動進行英語寫作的學生予以鼓勵和表揚,通過激勵的方式使學生認識到提高英語寫作水平不僅能夠提高高考分數(shù),對于提高自身的英語素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增加學生的寫作機會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是提高我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效率的有效舉措。
三、結(jié)束語
英語是高中學生學習的主要科目,而寫作則是高中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高中英語寫作,提高學生英語寫作的水平和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有積極作用。相信通過學校和教師的不懈努力,在認識到英語寫作的重要性的基礎(chǔ)上一定能夠促使我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效率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谷晶晶.高中英語教學設(shè)計的行動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3.
[2]潘云梅.高中英語有效寫作教學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3]董家莉.高中英語教材中寫作訓練的教學設(shè)計評析[J].中學生英語,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