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莉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越來越多的教學技術手段開始進入教學活動中,教學方式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微課這種教學手段將現代科學技術和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有利于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推進,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而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主要“從利用微課程進行初中語文交互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利用微課程進行初中語文交互性教學的措施”兩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微課程;初中語文;交互性教學
微課程主要是教師圍繞某一個知識點,在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的教學活動,主要包含了教學設計、課件、反思等綜合性的教學資源,教師將它們圍繞一定的主題方式來呈現。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微課程教學方式有著自己明顯的優(yōu)勢,但它對教師的要求卻是相當高的。所以說,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不斷對微課程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以便探索出一套適合初中語文的微課程教學方式。
一、利用微課程進行初中語文交互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微課理念的錯誤認識
微課程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技術,也就是各種資源的綜合利用。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微課程僅僅等同于視頻教學,其實這在某一種程度上限制了微課程作用的發(fā)揮。僅僅將課程中的知識點利用視頻的方式進行播放,將現場授課轉換為視頻授課,這樣的微課程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與此同時,微課程雖然是一種相對傳統課程具有一定優(yōu)勢的教學模式,但是其作用的發(fā)揮還需要依靠傳統課程,兩者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對立的。
2.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
畢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在進行微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便是學生的需求。而就目前來說,教師主要考慮的是如何更好地進行微課程的教學,在這個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需求,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進行教學。同時,在利用微課程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注意到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了解學生的需求,從而能夠更加及時地進行教學目標的調整,以便更好地建立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
二、利用微課程進行初中語文交互性教學的措施
1.進行充分的預習,了解課程的需求
微課程雖然說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模式,但是并不是說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采用這種教學模式。這就要求教師能夠進行充分的預習,能夠了解每一堂課的重點以及知識的系統性,從而進行正確的課程編制。教師在進行課程的預習過程中,要準確把握好每一篇文章的重點以及要呈現的情感。比方說,《背影》一文中,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同時能夠透過文字感受到作者和父親之間深沉的情感。而在微課程中,教師便可以根據文章情感發(fā)展的進度,有節(jié)奏地進行知識點的延伸,讓學生能夠透過文章去感受。當然,教師也可以利用一些相關圖片以及朗誦進一步刺激學生的感受。
2.在教學中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
采用微課程進行教學,教學內容在一定的時間內是相對集中的,較為適合重難點的教學。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仍舊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這樣教師才能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從而能夠及時進行調整。同時,微課程是依托于傳統課程之上的,所以說,在進行微課程教學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到與傳統課程的銜接。比如,在《桃花源記》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聲音、圖像去展現桃花源的魅力以及風土人情。但是隨著教學內容的轉變,教師也應該做好兩者的銜接。同時,利用微課程進行教學,教師也應該根據課程的重難點進行及時的總結。比如,在《桃花源記》一課中,教師在什么樣的地方采用微課程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反應如何,是否有調整的需求,這些都能夠在課程中通過學生的反應體現出來。所以在接下來的課程總結時,教師便可以根據教學課堂中的教學效果進行調整。將調整之后的視頻放在平臺上,學生能夠通過該視頻,更好地復習、鞏固。那么,微課程的作用便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總之,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在初中語文課程中采用微課程教學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同時也是教學改革的需要。采用微課程的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當然,采用微課程的教學模式,是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的,綜合考慮初中語文課程的特點以及學生的需求,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需求及時調整。在充分利用到微課程優(yōu)勢的同時,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中來,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微課程的作用,建立一個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陜昌群.信息技術視野下的初中語文賽課:四川省“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觀課有感[J].教育科學論壇,2016(10).
[2]丁佐宏.如何用微課“點燃”初中語文課堂[J].語文教學通訊,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