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銘
【摘要】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根據語文的學科特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誠然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培養(yǎng)學生良好預習習慣,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能夠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奠定堅實基礎。鑒此,本文即結合了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情況,進而論述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預習 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8-0225-02
一、引言
正如所謂:有備而無患。誠然在學習過程中,有效預習則無疑是高效學習的開端。對于教師而言,做好預習指導工作能夠引導學生提前了解知識從而為教學活動奠定基礎;對于學生而言,做好自主預習工作能夠學習新知識同時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實際中,為深化學生自主預習實效,首先就應該結合學科特點及學生認知特點,有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下文,我們就從教授預習方法、設計預習提綱、做好預習評價等方面論述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具體策略。
二、教授科學的預習方法
從本質上講,科學的預習方法是良好預習習慣的基礎。那么小學語文教學中,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首先就應該教授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幫助學生掌握三段式閱讀技巧
所謂三段式閱讀策略,即是指進行“通讀”、“熟讀”、“精讀”三個層次的閱讀,并掌握基礎性知識、學習重點知識、探究疑難問題。小學語文預習環(huán)節(jié),閱讀課文尤為重要,在此過程實施三段式閱讀方法,應注重以下幾點問題:首先是通讀課文,即利用1—3分鐘時間快速閱讀課文,并圈化出課文中的生字;然后則是熟讀文章,即運用3—5分鐘的時間深入閱讀課文,并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最后是精讀課文,即運用5—10鐘時間去探究文章的深意,提出自身的質疑并探尋答案。譬如在預習《雅魯布大峽谷》一文時,首先可以通過三分鐘左右的通讀,并學習課文中的生字“穆”、“瑪”、“涓”等;然后通過五分鐘左右的熟讀,了解文章介紹了雅魯布大峽谷那幾個方面的內容,如它的“地理位置”、“地勢情況”、“自然條件”等;最后,通過十分鐘左右的精讀,挖掘文章的內涵并的提出自身的質疑。由此可見,預習過程中采取三段式的閱讀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深入學習文章的基礎知識及重點知識。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則可以時常組織學生進行這樣的閱讀活動,促使學生掌握三段式閱讀方法。
2.善查資料,拓展視野
據實際而言,諸多小學語文課文的內容是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在學習過程中,許多學生對于課文內容難以產生共鳴,也難以獲得深刻的體會。因此在預習活動中,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并了解課文的有關背景則顯得至關重要。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良好預習習慣時,自然也應該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從而進行深度閱讀之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預習過程中查閱資料切忌盲目寬泛,從而降低預習效率??茖W的查閱資料的方法應該注重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查閱作者的基本資料,從作者的角度去深入課文的內涵;第二,查閱寫作背景,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動機,譬如預習《題西林壁》一文就應該查閱了解蘇軾創(chuàng)作文章時被貶之境遇,方可深入體會文章的深意;第三,適當關聯(lián)拓展,即查閱內容相似的資料以拓展視野。
三、注重審美,增強學生志趣
小學語文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美育職能,需通過人文教育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那么培養(yǎng)學習預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注重審美,以此提升自我修養(yǎng)與志趣。因此在組織學生進行預習活動中,教師就應該明確提出審美要求,要學生在預習課文時通過圈劃優(yōu)美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美”;然后對優(yōu)美的語句進行仿句練習,讓學生“創(chuàng)造美”;最后再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讓學生體會美。
四、做好預習提綱,明晰預習流程
預習活動中,明確預習流程是幫助學生有條不紊進行預習的關鍵要素。小學語文教學中,為有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師也就需要幫助其掌握擬定預習提綱的有關方法。據實際而言,小學預習提綱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即“讀”、“圈”、“劃”、“查”、“思”、“問”、“練”等。在組織學生進行預習活動時,教師則應該讓學生按照上述提綱有序開展預習。即首先是進行閱讀活動,并根據自身情況及教學要求圈劃出重點詞句;然后對于自身不懂的問題,要通過查閱資料,積極思考進行解決;最后為深化預習效果,就應該結合課后習題進行思考探究,并通過習題練習鞏固知識。
五、檢查評價預習效果,認清預習過程中的問題
預習活動的效果是直接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而檢查評價預習效果一方面能夠讓學生認清預習過程中的問題,同時也為其進行查漏補缺活動奠定基礎。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實際中,教師也應該培養(yǎng)學生自主進行檢查評價預習效果的良好習慣。因此在組織學生進行預習活動時,教師則應該鼓勵學生在預習后展開自我評價(即通過習題練習效果審視自身預習的效果)、同學互評(通過同學相互檢查進行客觀評價)、教師、家長點評等檢查評價活動,從而了解預習問題并及時矯正。
六、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是提升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教學實際中,教師需從預習方法、審美滲透、預習提綱、預習檢查評價等方面,全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從而為學生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酈彩仙. 指導小學生語文預習的策略研究[J]. 小學教學參考,2011(21).
[2]張娜.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J]. 關愛明天, 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