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
摘 要:課外活動是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以“文明”教育為中心,在中小學開展待人接物的“文明禮儀”活動;以“法治”教育為手段,在中小學開展知行合一的“遵紀守法”活動;以“愛國”教育為目的,在中小學開展勇于奉獻的“理想信念”活動。教育學生“樹遠大理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讀書”。
關(guān)鍵詞:核心價值觀 課外活動 時效性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在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已經(jīng)融入到國民教育的全過程。教育部為了在教育系統(tǒng)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出臺了《教育部關(guān)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強調(diào)要進一步增強中小學德育的時代性、規(guī)律性、實效性??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德育課程已成為時代發(fā)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一視角,試圖探索如何在中小學開展課外活動,并利用課外活動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以“文明”教育為中心,在中小學開展待人接物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制度層面的主要內(nèi)容,最適合中小學學生的就是“文明”教育。具體的課外活動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開展:
1. 開展“著裝文明”活動。學校其實是社會的一面鏡子,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社會在逐漸走向繁榮和富強,公民的收入逐年提高,人們在衣著方面的消費檔次也愈來愈高。反映在中小學學生的生活中,著裝中追求“名牌效應”和“時尚效應”可謂是愈演愈烈。針對這一現(xiàn)實問題,我們可以以開主題班會等形式討論諸如“什么樣的著裝最適合中小學學生?”、“中小學學生著裝一定要追求名牌嗎?”、“中小學學生著裝一定要學影視明星追求時尚嗎?”這樣的討論,讓學生明辨是非曲直。
2. 開展“厲行節(jié)約”活動。資源的有限性是當今世界的一大難題,當代西方在厲行節(jié)約方面也有“財富是個人的,資源是大家的”這樣的生活理念,德國的法律就禁止浪費?;谶@樣的時代需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制作出宣傳畫或宣傳標語,利用節(jié)假日,走出學校到餐館去為就餐的人宣傳不浪費食物的“光盤行動”。也可以開展諸如“節(jié)水”、“節(jié)電”等課外宣傳活動。學生的宣傳活動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節(jié)約資源”的理念就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血液中,成為生命中必將永遠堅持的一個原則。
3. 開展“言行文明”活動。學生在家庭接觸父母長輩和兄弟姐妹、在上學路上接觸行人和乘客,在學校接觸老師和同學。那么,我們可以在課外讓學生搜集“家庭文明用語”、“校園文明用語”、“乘客文明行為”、“行人文明行為”等進行討論,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會明晰什么樣的言行是文明的言行,并漸漸形成為言語和行為中的習慣。這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的課外活動中就能達到古人所說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的大學之道。
二、以“法治”教育為手段,在中小學開展知行合一的“遵紀守法”活動。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集體層面的主要內(nèi)容,在社會集體層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符合中小學學生的是“法治”教育。具體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開展:
1. 開展“守則對照自查”活動?!吨行W學生守則》是一個集體公約,“守則對照自查”活動與真正的“法治”教育是有一定距離的,但這是在中小學學生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必要的起點。在課外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對照學生守則來自查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中小學學生守則》的具體要求。也可以讓學生以講故事等形式講述在自己和同學中發(fā)生的“守則的故事”和“不守則的故事”,以此對照自身言行。
2. 開展“我是小警察” 活動??梢宰寣W生以現(xiàn)場模擬的方式模擬交通警察的言行舉止,實際上就是一個熟悉和了解交通規(guī)則的過程。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知道自己在上學路上如何遵守交通規(guī)則,而且也會學習到行車需要如何遵守交通過則的知識。在活動開展之后,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讓學生討論“中國式過馬路”等現(xiàn)實社會問題,強化學生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意識。
了解社會集體公約,是知,遵守這些社會集體公約,是行。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角看,在中小學開展這些課外活動,必將形成中小學學生“遵紀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以“愛國”教育為目的,在中小學開展勇于奉獻的“理想信念”活動。
“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 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個人層面的主要內(nèi)容,即社會主義中國的所有公民必須熱愛社會主義中國,擁護改革開放的政策,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應具有愛崗敬業(yè)和勇于奉獻的職業(yè)操守;在個人道德方面追求誠信立身的基本原則;在待人處事方面應具備友善的公民素養(yǎng)。
現(xiàn)實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一個副產(chǎn)品就是理想信念的缺失在社會生活中越來越嚴重,而理想信念的缺失又會導致道德的淪喪,直接危害社會的健康發(fā)展,阻礙“中國夢”的實現(xiàn)。成年人在社會生活中所受的影響必然會通過家庭傳到至學校,所以,以“愛國”教育為目的,在中小學學生中開展勇于奉獻的“理想信念”活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迫切需要。具體的課外活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 開展“紅色教育基地”參觀活動。在全國各地,有眾多的“紅色教育基地”,學校在節(jié)假日可以組織學生去就近的“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凹t色教育基地”的歷史資料和圖片展示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學生會從中得到啟發(fā)和感悟,進而激發(fā)起學生的人生理想,進而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
2. 開展“歷史博物館”參觀活動。“歷史博物館”中的文物展示,凝聚著中華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為人類所做的貢獻,也蘊含了大量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在其中。學生從參觀中可以樹立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進而樹立起為民族振興而獻身的人生理想。
3. 開展“英模故事會”活動。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搜集自己知道的英雄模范人物故事、著名科學家故事等,然后組織學生講故事。這些故事中,必然包含有勵志、感恩、奉獻等內(nèi)容。學生必定會從中體會到真正的“人”的品質(zhì),進而完善自己的人格,成長為一個社會主義的合格公民。
總之,中小學的課外活動是一項實踐活動,是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有義務進行深入的探索,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