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虎霞
(岷縣十里鎮(zhèn)曹家莊小學 甘肅 定西 748400)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預習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有效手段,北師大版教材促使我們不得不讓我們高度重視預習這一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預習可為有限的課堂教學作必要的補充和完善。信息渠道的廣泛性,給學生的預習提供了保障,預習是全面掌握教材內容的有效途徑, 預習是一種自主、創(chuàng)新的學習手段,預習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學習方法的大檢驗。
關鍵詞:小學語文;預習能力;培養(yǎng)
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我感覺到要想學好語文科,預習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有效手段??纱蟛糠纸處煵]有引起高度重視。一堂成功的語文教學絕離不開學生的預習,同時我們使用的北師大版教材促使我們不得不讓我們高度重視預習這一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一、預習的目的及意義
(一)預習可為有限的課堂教學作必要的補充和完善
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兼顧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傳授的知識面就會受到限制。按現(xiàn)行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在某一個知識點過多深究,而有時一個知識點的滲透對學生理解整個文本極為重要,再加上有些文本的理解與時代背景聯(lián)系的又非常緊密。如《晏子使楚》一課,教師不但要帶學生穿越時空,走進2500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而且還要讓學生了解各國的地理位置以及戰(zhàn)略意義,從而更好地理解晏子出使楚國的真實狀態(tài)及現(xiàn)實意義。再如《跨越百年的美麗》一文的教學,涉及到很多科學術語;如:“放射性”“化學元素鐳”等。以上諸如此類的文章教學,學生應事先通過圖書資料、網絡等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依照文本脈絡,在課本上做一些必要的批注,讓學生對一些問題先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思想,在探究合作的過程中達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領會。
(二)預習是全面掌握教材內容的有效途徑
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從四年級起,就開始有長篇幅的文章,不但生字詞較多,而且有些句子寓意深刻,晦澀難懂,文本知識含量十分大。如《絲綢之路》一二類生字就有20個;像“目瞪口呆、贊不絕口、日夜兼程、剽悍”等詞語20多個;文章又有雙重意思。再如《挑山工》一文中“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多年來不曾換掉,因為我需要它?!睂@句話句意的理解,不熟讀課文是辦不到的。讓學生提前熟悉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了生字詞關,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流利,教師在教學時才會駕輕就熟,師生才能更好互動,重難點的突破就會水到渠成。
(三)預習是一種自主、創(chuàng)新的學習手段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習過程,滲透學習方法,扎根于語言文字,從關鍵詞中提取最有價值的信息,使學生在閱讀中展開豐富的想象,走進文本情境,獲取真實感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是為了不教,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才是我們的根本出發(fā)點。教師隨著知識的老化,觀念的陳舊,課本中有些東西會被有意無意地漠視或剔除,給學生造成知識的空白。而在集中學習之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無疑是很有必要的。讓他們自由地將新舊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樣一來既培養(yǎng)了學生多方面的興趣與愛好,又避免了因教師個人喜好及知識缺失的弊端,是教師教學空白的有力填充。
二、預習的方法與過程
(一)信息渠道的廣泛性,給學生的預習提供了保障
當前是知識多元化的年代,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式較以前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生不僅僅依靠學校、教師的教育,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獲得許多知識。如《蜀鄙之僧》一文中對“蜀”字的理解,我還未曾講解,就有學生回答“四川”,我很納悶,學生回答說是看電視劇《三國演義》得知的。視頻也是獲取知識的一個途徑,學生通過畫面較好地了解了四川的地理地貌,為體會窮和尚矢志不移的精神,有了前期的思想準備。
(二)學習者面臨的學習環(huán)境有很多的未知性與資源豐富性
一個班級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教師不可能完全預知。如果家庭是成員里面有軍人的學生,那么他對軍事題材的文章就會情有獨鐘,也特別敏感,對像《草帽計》、《火燒赤壁》一類軍事題材的文章,他就理解的更透一些,甚至他對文本的某一方面的理解要比老師更好一些。再如《包公審驢》等民間故事的學習,我們陜、甘地區(qū)的地方戲曲秦腔中就有很多同類故事,秦腔是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基礎,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對故事中的人物、情節(jié)爛熟于胸。對人物的善惡假丑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學生會沿著業(yè)已生成的知識線和情感線結合文本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
(三)預習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對未知普遍感興趣,有新鮮感,求知欲極強。預習使學習者參與性大大提高,在嘗到收獲喜悅的同時也會產生諸多疑問,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他們會帶著問題去學習?!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樂趣——課前預習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
(四)預習是學習方法的大檢驗
方法是因人而異的,那種是最有效的,適合自己的,那就要看學習效果如何了。教師教給學生的是固定的學習方法,千人一面的,在自主學習當中究竟有沒有效果,就要在實踐中檢驗。比如我們常用的自學方法默讀;查問;朗讀;摘抄;思考;拓展等。學生面對不同的課文,采用一律的方法,效果當然不佳了,所以在長期的預習中,學生會摸索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中不斷汲取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