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松廣
[摘要]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信息加工與問題解決工具,將其應用在初三化學概念教學中,可進一步放大其優(yōu)點及便利之處,有助于學生建立系統(tǒng)化的概念結構和掌握概念學習的方法。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三化學概念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2-0088
剛上初三的學生,對化學的學習充滿了興趣與好奇,但對化學概念卻始終難以理解與掌握,特別是初三化學概念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而化學概念又是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和規(guī)律在人們頭腦中的能動反映,是整個化學知識的基礎。只有掌握化學基本概念,建立以化學基本概念為聯(lián)結點的認知結構,才能認識到化學這門學科的本質。
一、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三化學概念教學的理論研究
1.思維導圖的腦科學基礎
我們整個身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每個細胞或者每組細胞都有特定的分工。構成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細胞組成了腦和脊髓,它們由兩種細胞構成神經(jīng)元和神經(jīng)膠質細胞。神經(jīng)元具有傳遞信息的能力,它們之間通過軸突終末與樹突或胞體的突起之間的結合處(叫作突觸)傳遞信息,進行電化學交流,形成網(wǎng)絡。英國科學家漢特里克遜和他的妻子(神經(jīng)生理學家)愛蘭也認為:精確的記憶力、敏銳的理解力、活躍的想象力等都是由神經(jīng)元之間傳遞信息的能力決定的,形成神經(jīng)連接的速度越快,思維越敏捷,形成新連接越容易,思想就越能創(chuàng)新。由此可以判斷出:能滿足整個大腦需要的記筆記及思維組織技巧,應該不僅包括詞語、數(shù)字、順序及線性,還應該包含色彩、尺寸、視覺、節(jié)奏、空間意識等,這就是一種思維導圖。
2.圖式理論
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形思維工具,也是一種圖式工具?,F(xiàn)代圖式理論由德國心理學家巴特利特根據(jù)格式塔心理學提出,最終由美國人工智能專家魯梅爾哈特完善建立。魯梅爾哈特認為:“圖式是表征存儲在記憶中的一般概念的資料結構?!彼岢隽瞬⑿蟹植技庸つP停撃P椭复竽X中事物留下的痕跡被組成一個個加工單元,各個加工單元是相互連結的,每一單元可以向其他單元發(fā)送興奮的或抑制的信號。信息的加工就是通過大量加工單元的相互作用實現(xiàn)的。
3.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講授獲得的,而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學習者借助教師和學習同伴的幫助,利用相關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來獲得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景”“會話”“協(xié)作”與“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
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很好地闡釋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guī)律,即能很好地闡釋學習怎樣發(fā)生、意義怎樣建構、概念怎樣形成等。
二、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三化學概念教學的實驗研究
1.簡單思維導圖的繪制
針對初三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他們剛開始學習化學這一情況,我們采用比較簡單的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思維導圖由學生在課前繪出,在課堂中進行應用,經(jīng)過實踐、討論及教師的指導,再由學生自行修改,在此過程中,達到學習的效果。
2.實驗對象
初三(1)班為實驗班,采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堂教學。初三(2)班為對照班,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課堂教學。
3.實驗時間
2015年9月~2016年6月。
4.實驗過程
(1)實驗前測
以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參加本區(qū)九年級化學期中測試成績?yōu)閷嶒炃皽y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如下。
前測分數(sh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期中考試中實驗班沒有明顯的優(yōu)勢,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的成績不存在顯著差異。
(2)思維導圖在初三化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化學概念為例說明思維導圖在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①物質的分類
②化學反應類型
以上的思維導圖是由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歸納后自行繪制的。通過思維導圖的教學實踐,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加深了他們對化學概念的記憶,更加深了他們對化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有助于他們建構系統(tǒng)的化學概念知識。
(3)實驗后測
以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參加本區(qū)九年級化學期末測試成績?yōu)閷嶒灪鬁y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如下。
本次期末測試,既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核,也融入擴展思維的題目,因而使用思維導圖來教學的班級有明顯的優(yōu)勢。實驗班的平均分、合格率、優(yōu)秀率都要明顯高于對照班。
三、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內容:這是一份關于你使用思維導圖復習后的情況調查問卷。它僅僅是一種情況了解,與你的學習、品德等毫無關系。因此,希望你不要有任何顧慮,如實填寫。如果你完全同意,請?zhí)顚慳;有些同意,請?zhí)顚慴;不能確定,請?zhí)顚慶;有些不同意,請?zhí)顚慸;完全不同意,請?zhí)顚慹。真誠感謝你的合作!
(1)思維導圖很有意思。( )
(2)思維導圖條理性更強。( )
(3)思維導圖讓人感覺混亂。( )
(4)愿意用思維導圖記筆記。( )
(5)經(jīng)常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 )
(6)在解題時會自然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思路。( )
(7)在老師要求之外你也使用過思維導圖。( )
(8)愿意嘗試在其他化學知識復習中使用思維導圖。( )
(9)愿意嘗試在其他學科學習時應用思維導圖。( )
(10)愿意嘗試在其他方面應用思維導圖。( )
問卷中題(1),有81.1%的學生表示思維導圖很有意思或比較有意思,說明絕大多學生已接受了思維導圖。題(2)、(3),有60%以上的學生表示思維導圖具有條理性。題(4)、(5)、(6),約76%、62%、65%的學生表示在記筆記、復習和梳理思路方面愿意使用思維導圖。
問卷中題(7)只有6人肯定自己在教師要求之外使用過思維導圖,3人覺得自己好像使用過。盡管人數(shù)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說明學生還不能將思維導圖轉化為自己的學習習慣。
問卷中題(8)、(9)、(10)用于調查學生在化學知識學習、復習之外認可思維導圖的程度,分別約有73%、65%、76%的學生表示認可或基本認可。
以上調查結果顯示,應用思維導圖的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梳理化學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越來越認可和接受思維導圖,但還不能成為習慣。
四、存在的問題
1.適應性問題
長期以來,學生習慣于接受,不愿動腦思考,形成了思維惰性,到了初三階段,思維慣性不會輕易改變。思維導圖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學習方式,要接受并適應它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
2.缺少歸納與整理
思維導圖使用的是關鍵詞,有利于學生把握化學概念的關鍵點和及時回顧知識點進行相關復習。而有些學生只是善于發(fā)散思維,尋找建立更多的聯(lián)系,但缺少對知識的歸納與整理。
五、認識與思考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力求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體驗相聯(lián)系的。行動科學的研究也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所從事的工作有興趣,他能發(fā)揮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長時間地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勞;相反,僅能發(fā)揮全部才能的20%~30%,且容易筋疲力盡。
初三學生剛好處于心理、生理的成熟成長階段,他們渴望表現(xiàn)自己,希望自己能夠標新立異。將思維導圖引人初三化學概念教學,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愛的顏色、圖形去記錄化學概念知識,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對化學概念的理解,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初三化學概念學習,可使學生的思維呈現(xiàn)可視化,有利于理清化學概念,理順解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