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群
[摘要]物理實驗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提高物理實驗效果是物理教師所面臨的問題。文章從優(yōu)化實驗設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緊密聯(lián)系生活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
實驗有效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2-0076
實驗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式,也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欲提高實驗的有效性,不僅要增強實驗的趣味性,還得發(fā)揮好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參與到實驗過程中,且要把實驗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實驗日?;@樣才能讓學生借助實驗探究物理知識,更好地學習物理。
一、優(yōu)化實驗設計。增強實驗趣味性
實驗本身就富有較強的趣味性,但因應試觀念的影響,一些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么是以演示實驗代替操作實驗,要么是直接講授實驗,讓學生記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實驗形同虛設。也正因為如此,學生逐漸對實驗失去興趣。初中物理教學中涉及大量的實驗,以摩擦力為例,就涉及改變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研究自行車的摩擦力等實驗。通過這些實驗,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摩擦力的相關知識。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為增強實驗的趣味性,要注重結合實驗內容設置懸念,啟發(fā)學生思考。例如在“大氣壓強”的實驗探究中,教師可先準備一杯礦泉水(蓋子是擰緊的),然后問學生:想要讓水慢慢流出來,可用什么辦法?當學生想到用針刺一個小孔時,教師順勢在瓶底刺一個小孔,結果,水沒有流出來,此時追問:“為什么?”當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實驗現(xiàn)象產生矛盾時,他們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奧秘,自然會主動探究。又如“液體壓強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探究中,借助多媒體,通過帕斯卡的木桶實驗的啟發(fā),讓學生初步了解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激發(fā)其探究欲望。
結合教學實踐不難發(fā)現(xiàn),為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在實驗中也可通過情境引出問題,借助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以“探究摩擦力影響因素”為例,實驗前,先引導學生用手壓在課桌上,并向前拖動,感受拖動時桌面對手的作用力,思考是什么力;接著引導學生加大手對桌面的壓力,再次感覺并思考,隨著手的壓力增大,有什么感覺,能說明什么;再用一塊粗糙的木板放在桌面上,再次操作感受,并思考摩擦力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要使實驗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在教學中,教師應設法讓學生參與實驗。如浮力教學中,下沉的物體是否有浮力?如果是直接告訴學生,學生沒有經歷實驗過程,記住的只是一個知識點;若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過程,則學生不僅能掌握該知識點,也能理解為何下沉的物體也會受浮力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實驗。
在實驗教學中,首先要注重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猜想,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以“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為例,在該實驗教學中,教師先將一小車從斜面滑下,引導學生觀察,小車滑下運動一段距離后的狀態(tài),提問:“小車為什么會停下來?”“阻力是如何影響小車運動的?”“運動是否需要力來維持?”針對實驗和對上述問題的交流,引導學生猜想“阻力會對物體的運動產生怎樣的影響”。學生猜想后,教師幫助學生整理歸納猜想,然后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在猜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完成實驗。在具體實驗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實驗結論。如上述“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要探究阻力對物體的影響,關鍵是要看阻力不同時物體的運動情況,故在實驗中引導學生用毛巾、棉布和木板來實驗,測定阻力的大小、滑行的距離、速度變化快慢情況,引導學生分析初速度相同的情況下,若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會怎樣?運動距離會怎樣?也就說明了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就會怎樣?進一步得到結論,若物體運動不受阻力,會出現(xiàn)怎樣的情況?在實驗總結階段,要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數(shù)據(jù)先表達,再概括。
三、緊密聯(lián)系生活。促使實驗生活化
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平時物理教學中對實驗的關注度加強了,學生參與操作實驗的機會增多了。但結合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來看,實驗還是多拘泥于課堂,課外探究實驗較少。物理教學所要做的,并不是讓學生單純地掌握一些書本知識,而是要讓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興趣,在科學探究中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提倡把實驗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其目的是要讓學生把探究變成日?;袨?,在物理學習中多一些操作和應用,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
結合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識和實驗來看,在生活中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是可行的。如探究影響重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教學中,學生通過課堂實驗初步了解物體的重力跟物體的質量之間的關系,課后為進一步鞏固該知識點,可引導學生利用彈簧秤對生活中的物體(如食鹽、書籍等)所受的重力進行測量,再次探究重力和質量之間的關系。又如浮力一章的探究過程中,雞蛋會浮在水面上,課后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在實驗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生雞蛋和熟雞蛋會產生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在實驗教學中,也可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