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促使學生通過接受教學掌握正確的語用方法,為其后續(xù)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善于應用語用教學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學質(zhì)量,促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yǎng)。探究優(yōu)化開展小學語文語用教學的方法以及其具體應用。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語用教學;模仿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07-0082-03
1 前言
語文學科不僅具有一定的人文性,還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對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狀況進行分析可知,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普遍存在“重人文,輕語用”的問題。基于新課改提出的各類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加強對學生語言訓練的重視,充分利用語用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2 通過朗讀教學提升學生語感能力
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通過豐富的積累,就會在無形之中激發(fā)人的表達之情。所以,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語用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朗讀教學,以學生朗讀為主,自身朗讀為輔。在小學語文教材編寫過程中,所選取的課文均可以稱得上是經(jīng)典,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很好的素材。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深入鉆研教材,促使學生通過朗讀教材中的課文感悟其中修辭的精妙之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掌握語言文字巧妙運用的方式。
如在教學《秋天的圖畫》時,讓學生朗讀文章,促使其感悟秋天的美,體會作者對秋季的喜愛之情。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自由讀、個人朗讀、齊讀等形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應給予正確的指導,糾正學生的錯誤發(fā)音,使其能夠正確、流利、完整地將文章朗讀出來,最后達到背誦。首先,在上課前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秋天的視頻、動畫或影像,讓學生了解秋季是收獲的季節(jié),是喜悅的季節(jié);其次,教師進行示范性朗讀;最后,讓學生邊讀邊想,在朗讀的過程中開動自己的想象力,在腦海中繪制秋天的美景,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
3 通過答疑教學夯實學生語言基礎
教學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學生答疑解惑。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各類問題,并通過引導促使學生明確問題的答案。唯有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疑問,才能促使學生順利進行后續(xù)學習,掌握漢語言文字正確運用的方法,達到語用教學的目的。
如在教學《日月潭》時,學生在完成自由閱讀后,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日月潭為什么不叫日月湖呢?”
“潭與湖的區(qū)別是什么呢?”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和啟發(fā),促使學生借助翻閱字典了解二者之間的區(qū)別,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盡量不要直接給出答案,應當借助啟發(fā)式教學開動學生的思維,使其通過思考最終獲得答案。
4 通過解析教學使學生感知語言魅力
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經(jīng)過幾千年的沉淀,在語言文字運用方面形成了系統(tǒng)的體系。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常常會對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文中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這句話為什么這樣說?”“這句話好在哪?”“能否用其他的方式對這句話進行表達?”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語句進行思考,并且在教師的解析指導下感知漢語言的魅力。具體來說,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課文蘊含的語境中感受漢語言文字使用的巧妙之處。
如在教學《秋天的雨》時,作者陶金鴻在文中將秋天的雨比作“一把鑰匙”,打開了秋天的大門;比作“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豐富了秋季萬物的顏色,如“黃色的銀杏葉”“紅色的楓葉”“金黃的田野”“橙紅的橘子和柿子”以及“紫紅、淡黃、雪白的菊花”等。有些學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課文中的顏色超過了五個顏色,為什么還要用‘五彩繽紛來形容呢?”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列舉“五光十色”與“五顏六色”這兩個詞語的用法對“五彩繽紛”加以解析:這些詞均表示顏色豐富,色彩絢麗,非常好看,與文章中提及的顏色種類豐富相對應。
同樣,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帶領小學生賞析詩詞中詞句的精彩運用,促使學生感受詩人在語言運用方面的不俗之處。以杜牧的《山行》為例,其中有一句“停車坐愛楓林晚”,教師對這句中的“晚”字一定要分析透徹,杜牧巧妙地運用這個“晚”字表達了多重意思:
其一,點名詩文前兩句為白天所見,而詩文的后兩句則是傍晚的景色;
其二,傍晚的夕陽映照著楓葉,火紅的楓葉與絢麗的晚霞相互輝映,營造出動人的景象;
其三,美景使人流連忘返,即使到了傍晚,也不舍得離去,表達出作者對楓葉的喜愛之情;
其四,由于停留得太久,觀察細致,才能夠獲得“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的感悟。
通過詳細地分析課文,促使學生能夠感受詩詞語句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5 通過模仿教學促使學生掌握語言修辭
在對小學語文課程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任務中最為重要的是掌握寫作技巧,能夠利用所學知識順利進行寫作。無論是識字教學,還是閱讀教學,都是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學生明確漢語言文字正確的寫法和用法,了解句子的基本結(jié)構(gòu),才能夠使用正確、恰當?shù)臅嬲Z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應當通過有效的指導和適時的引導,促使學生掌握寫作技巧以及語言運用的正確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教材中精彩的語句進行仿寫和改寫,模仿這些精彩語句的寫作手法,從而顯著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鳥的天堂》一文中運用了較多的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手法,如“三支槳有規(guī)律地在水里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中將船槳劃水的聲音比作樂曲;擬人手法,在“樹葉真綠得可愛”中將樹葉擬人化,為文章增添了活力和生命力。在《蟋蟀的住宅》一文中,作者亨·法布爾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豐富了文章的趣味性,如“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等。學生通過對這些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進行仿寫和改寫,最終能夠掌握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從而獲得較為良好的學習效果。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結(jié)合課堂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設置相關(guān)的作業(yè),以此來鞏固學生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記憶,加深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如為學生布置課文仿寫作業(yè),讓學生借助手邊的資料或上網(wǎng)查找資料,根據(jù)《蟋蟀的住宅》寫一篇關(guān)于小動物的文章,對象可以是小貓、小狗或者小兔子,如《貓咪的成長日記》《兔子的新家》等。
6 通過辨析教學鍛煉學生語用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著重講解字詞的音、形、義。漢語言文字、詞匯十分豐富、多元,相同的字、詞在讀音、含義方面具有明顯不同,即在不同語境中能夠表現(xiàn)出不同的含義。同時,相同的音在寫法方面具有很多形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明確教學目的,促使學生掌握漢語言字詞音、形、義的辨析方式。如《金色的草地》一文中有一句“弟弟也假裝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絨毛朝我臉上吹”,這句話中的“假”字與“朝”字均屬于多音字,學生在剛剛接觸多音字時很難正確區(qū)分其字音。同時,對于一些筆畫較多、結(jié)構(gòu)較為復雜的文字,學生識字時極易出現(xiàn)混淆的情況。如“瓣”“辯”“辨”等,這類文字只是中間的部分不同,學生依靠死記硬背很容易出現(xiàn)錯誤。對此,教師可以針對這些漢語言文字中形聲字、形似字進行辨析教學,具體教學步驟如下。
首先,教師讓學生利用手邊的新華字典對“假”和“朝”進行查找,經(jīng)過查找,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朝”具有兩個讀音,分別為“zhāo”和“cháo”;“假”也擁有兩個讀音,分別為“ji?!焙汀癹ià”。
其次,教師為學生解析這些形聲字、形似字。如在讀“zhāo”時,“朝”字可以理解為早晨,與其他漢字進行組詞,有“朝氣”“朝九晚五”“朝陽”“朝花夕拾”“朝秦暮楚”等。而當讀“cháo”時,“朝”字可以理解為向著、對著,與其他表示方位的詞進行組詞,有“朝南”“朝北”“朝東”“朝上”“朝左”等;其含義也可以理解成封建社會臣子拜見君主,如“朝見”“朝圣”;也指宗教信徒的參拜,如“朝拜”;或指封建君主與大臣見面并發(fā)號施令的場所,與其他漢字進行組詞,有“退朝”“上朝”“朝野”等。需要注意的是,“朝陽”這個詞中的“朝”兩個讀音均可以讀,具體的讀音需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才能確定。
同樣,在讀“jiǎ”時,“假”字可以理解為不真實的、不是原來的,與真相對,與其他漢字進行組詞,有“假山”“假裝”“弄虛作假”等;當讀“jià”時,“假”字可以解釋為依照規(guī)定或請求經(jīng)過批準后暫時離開工作崗位或?qū)W習場所,與其他漢字進行組詞,有“放假”“假日”“假期”“病假”“假條”等。
最后,通過詞語辨析教學,不僅能夠豐富小學生的詞匯積累量,還在無形之中加強了學生對語素、詞義和漢字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掌握漢語言文字和詞匯。
7 結(jié)束語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學生正處于系統(tǒng)學習漢語言的初級階段,在這一時期,教師應當加強學生在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通過引導和指導,促使小學生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方法。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應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思考,總結(jié)語用教學應用的有效方式和方法,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p>
參考文獻
[1]蔡春曉.小學語文“語用教學”方法分析[J].讀與寫,
2016,13(1):83.
[2]朱穎暉.小學語文“語用教學”方法探尋[J].教育教學論壇,2015(21):242-243.
[3]程永雪.淺談小學語文“語用教學”方法[J].未來英才,
2016(4):157.
[4]任紅梅.情歸何處:語用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
2015(27):80-81.
[5]鄒兆麗.小學語文“語用方法”教學探尋[J].小作家選刊,2016(1):84-85.
[6]商文敏.淺談小學語文語用教學的有效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4(23):73.
[7]陳江木.小學語文基于語用教學的實踐探究[J].課外語文,2016(5):79.
[8]徐秀春.語用教學,行走在路上:從“2014全國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教學觀摩活動”看閱讀教學新走向[J].小學教學參考:語文版,2015(1):6-8.
[9]林琬財.小學語文課堂基于“語用教學”的實踐探究[J].課外語文,2016(5):89.
作者:梁麗芬,惠州市惠東縣稔山鎮(zhèn)第二小學,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516347)。
10.3969/j.issn.1671-489X.2017.07.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