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輝
【摘要】高一是學生從初中過渡到高中的重要階段,也是一個和初中不一樣的學習階段,學生需要在這個期間適應高中的生活。在這個階段,學生學習地理往往普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作者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究,發(fā)現(xiàn)其存在的原因來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決地理學習問題的建議和策略。
【關(guān)鍵詞】高一 地理學習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5-0177-02
一、高中學生學習地理普遍存在問題原因
1.知識難度的增大讓學生不適應
初中的地理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現(xiàn)象的結(jié)論,而不是探尋其產(chǎn)生的原因,但是高中的地理教學側(cè)重于探尋其產(chǎn)生的原因,需要學生有更強的學習能力和興趣。因為高中的地理比初中地理涉及更加的廣泛,內(nèi)容也比初中更多,知識的難度、深度和廣度進一步的加大讓學生無法適應。
2.認識不足產(chǎn)生的厭學
學生在高中期間,往往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認為地理這門學科不重要,從而產(chǎn)生厭學的情況。這種偏科的心理造成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后不復習等等,久而久之增加了地理教學的難度。
3.沒有和初中的知識結(jié)合起來
因為學習不是某一個時間段,而是需要的是一個是長期的過程,如果初中的地理知識沒有學好,高中的教學又沒有和初中的知識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就會產(chǎn)生脫節(jié)現(xiàn)象,使學生感覺跨度太大無法學習,造成了地理教學難以完成。
二、高一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初中地理知識不牢靠
高中的地理知識是基于初中地理知識的情況下進一步加深的,所以初中地理知識如果沒有學好就會影響到高中的地理教學。新課改要求重視對地理的學習,培養(yǎng)公民的地理素養(yǎng),但是這個問題的存在使得初中的地理知識根本無法為高中的地理教學服務。例如在學習地理的劃分時,居然有學生連經(jīng)度和緯度都不知道。通過有關(guān)數(shù)據(jù)表明,除了重點班的教師外,大部分的教師都認為學生的初中地理知識掌握的不牢靠,從而成為了高一地理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
2.學生缺乏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很多學生都存在學習地理有什么作用的問題,認為學不學地理無所謂,嚴重缺乏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大部分高一地理教師都反映過學生上課不積極的情況,都要等到上課后才慢慢的把課本拿出來,更加別說課前預習工作了。在上課過程中也存在學生對教師所提問題不積極回答,遇到問題也不會提出來,更有甚者在地理課做其他的事,不認真聽講。
3.地理教師面臨教材處理與課時緊張的矛盾
因為新課改的原因,原本的課時更是從一周3節(jié)改到一周2節(jié),教材的內(nèi)容也改了大部分,教學形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人教版的地理教材,教材的內(nèi)容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活動,這就使得課時十分的緊張,有的教師根本講不完,臨到考前才直接就把知識點塞給學生,根本沒有達到新課改的目的。這個問題的存在使得教學的質(zhì)量過差,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目前需要立即進行的。
三、高一地理教學的應對策略
如何有效的進行地理教學,所以需要制定一個合適的教學策略,這個策略必須涵蓋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比如如何做好課前預習、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更好進行學習和如何進行教學安排等等。如何才能把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呢?下面是我個人的一些建議:
1.根據(jù)學生掌握不扎實的地方進行備課
教師應該把地理知識點和學生的接受程度相結(jié)合,在課前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運用合適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嗎,把學習的重點融入到活動中去,讓學生在活動中就學到了知識。針對高一學生的知識薄弱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提前去了解學生所存在的學習問題,進行有目的的備課。因為高中和初中的教學側(cè)重點不同,所以教師應該注意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重點和思維方式,要把初中的知識點引出高中的知識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興趣更深入的去探討地理學習,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高中地理知識,擁有一個較高的教學質(zhì)量。
2.采用合適的手段吸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
教師要用有效的講解方法,讓學生了解到學習地理知識的好處,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后有成就感,吸引學生自主學習地理知識,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知識可以更好去認識世界,學習地理知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到學生自己,這樣學生就會對地理學科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舉行徒步旅行活動,對沿途見到的地理現(xiàn)象進行講解,吸引學生的眼光,加深對地理知識的學習熱情。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學習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知識的引導者,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要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地理知識,才能掌握的更好,不能把知識用填鴨形式來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質(zhì)量很差。教師應該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添加生動的含有地理知識的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學到知識;把課程的知識點串起來,有條理的梳理出來,讓學生能更好的做好筆記,養(yǎng)成好的習慣;課程結(jié)束的時候留一個懸念,讓學生對下節(jié)課更加的期待。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構(gòu)建和諧地理課堂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課下和學生多交談,了解學生生活中、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用一個朋友的、哥哥姐姐的身份去和學生平等的交流,讓學生對自己更加的喜歡和信任,解決他們生活中和學習中的問題,糾正學生對學習地理的錯誤觀點,讓學生喜歡上學習地理知識。
四、總結(jié)
高一是學生初中和高中的銜接階段,必然會出現(xiàn)許多的問題,教師只有才及時采取正確的辦法,才能讓學生可以良好的從初中過渡到高中去,為高二和高三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合適的教學手段可以更好的進行教學,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解決學生生活和學習上的苦難,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高一地理的學習上有更好的進步,更好的學習地理知識。
參考文獻:
[1] 林紹凱.湘教版地理教材活動思考[J].陜西教育( 高教版),2008,( 2) : 109-110.
[2] 黃勤雁.“困惑與思考”——高中課改實驗初期地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8,( 1,2): 7-9.
[3] 牟哲富. 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初探[J].地理教育,2009,(4):29.
[4] 楊建利. 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課堂教學[J].教學探索,2007,(8) :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