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苗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越來越深。新媒體作為信息的傳播方式,因其具有直觀、生動、便捷、刺激等特點,而在當代大學生中有著不同尋常的作用和影響。本文通過闡述新媒體的特點,并結合山西工商學院13、14、16級軟件班的調(diào)查問卷數(shù)據(jù),研究新時代下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提出幾點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 當代大學生 思想道德建設
本次調(diào)查以問卷為主,調(diào)查對象選取了山西工商學院計算機系13、14、16級軟件班共計187名同學,有效問卷150份。本次調(diào)查共計25個題目,針對三方面問題: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了解程度;新媒體對于大學生的影響;大學生對于該不良影響的態(tài)度。
一、 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影響
(一)正面影響
首先,有助于當代大學生獲得新的學習渠道、涉獵更多知識。其次,有助于當代大學生獲得更多的信息。最后,有助于當代大學生加強溝通和交流。討論共同感興趣的話題,由于網(wǎng)絡交流的“虛擬”性,避免了人與人之間直面交流的摩擦與傷害,從而為大學生提供情感需求的滿足和信息獲取提供了嶄新的交流場所。
(二)負面影響
首先,影響學習及身心健康。網(wǎng)絡是虛擬的,對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會產(chǎn)生種種不良影響,如不切實際的幻想、過分自戀,不負責的態(tài)度,無端、厭世、以自我為中心或反社會,在生理上會引起頭暈、煩躁、厭食等諸多癥狀。其次,導致信仰缺失、價值觀多元化 ?;ヂ?lián)網(wǎng)上信息接受和傳播的隱蔽性,有可能引起大學生道德意識弱化、社會責任感下降;再次,影響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長期上網(wǎng)會引發(fā)大學生人際情感淡漠,對現(xiàn)實社會產(chǎn)生不認可甚至逃避的心理。最后,影響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 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造成不良影響的原因
(一)客觀因素
1.“西潮”的考驗。雖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教育念有某些合理的方面,對豐富中國現(xiàn)代社會文化生活,開闊大學生的視野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因為大學生分辨能力的局限,使他們對西方各種思潮不能進行理性的思考,因此在他們的頭腦中出現(xiàn)了與中國主流思想道德教育不相適應甚至是相違背的思想道德教育念,從而使中國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存在著被取代或瓦解的危險。
2.“商潮”的考驗。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的經(jīng)濟自由化給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大學生主體性、競爭性、創(chuàng)新性增強;另一方面,市場經(jīng)濟突出了貨幣和等價交換的作用,容易產(chǎn)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和種種消極腐敗現(xiàn)象。
3.“網(wǎng)潮”的考驗。網(wǎng)絡文化以其特有的開放性、平等性、互動性、無政府性影響著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以及行為方式。使大學生熱衷于宣傳和介紹西方各種思想道德教育念,甚至封建迷信的某些歪理學說,以及對黨的貪污腐化、胡作非為的強烈不滿等“不良信息”。這勢必會淡化大學生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道德教育,使他們的思想道德教育發(fā)生傾斜并重新分化組合,從而導致了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困惑、異化。
(二)主觀因素
1. 生活經(jīng)驗缺乏,社會閱歷淺。當今的大學生,雖然讀了不少書,但是,由于年齡和閱歷的局限,缺乏真實的生活實踐磨練和對社會制度、社會規(guī)范、社會思想意識的思考。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面對人們各不相同甚至截然對立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感到在光怪陸離的社會現(xiàn)象面前茫然失措。
2. 心理發(fā)展不成熟,思想道德教育不穩(wěn)定。在中國,大學生指的是處于13周歲到20周歲之間的一批人,這是一批心理發(fā)展尚未成熟、思維情感處于劇烈變化之中的人,在他們身上因而易出現(xiàn)價值認同上的被動性、波動性;現(xiàn)代社會工作、生活節(jié)奏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加重了他們的心理負擔和思想負擔。
三、 新媒體環(huán)境下提升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對策
(一)借助新媒體豐富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手段
傳統(tǒng)的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所采取的手段僅僅限于在學校以課堂為主,以座談、討論、談心為輔,在家庭主要依靠父母教育。這些傳統(tǒng)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已不能夠滿足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需要,所以需要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建設者們充分利用新媒體能夠大規(guī)模、主動地、快速的傳播正確的文化思想,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利用新媒體使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主客體更加信任
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最大的難題就是師生之間和子女家長之間的信任感不強,這種信任感的缺失一直影響和制約著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形成了道德建設的一個難題。平等的對話關系給大學生帶來了自由寬松的暢談空間,為大學生傾吐心聲、交流思想和溝通情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并且思想道德建設也可以借新媒體的虛擬傳播手段與大學生雙向交流,用以消除大學生的心里戒備和心理隔閡以達到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設結果。
(三)教育者要與時俱進增加運用新媒體的能力
在新媒體時代,在大學生較思想道德建設的教育者和家長對新媒體有著更強的適應性,他們能夠更快的適應新的技術和新媒體交流手段,但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相對而言則對新媒體沒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所以在新媒體時代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夠適應時代的潮流,迅速掌握新媒體的交流方式,為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能夠更好的和大學生進行溝通鋪平道理,只有能夠和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才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道德準則。
(四)加強新媒體環(huán)境監(jiān)控,搭建互動學習平臺
首先,新媒體信息量巨大,更新更是迅速,要加強對新媒體環(huán)境的監(jiān)管,減少不良信息暴露到大學生眼前的機會。但是,要實現(xiàn)全面監(jiān)控基本上沒有可能,這是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其次,要從源頭上“過濾”有害信息,“綠化”新媒體環(huán)境。同時應有專人負責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正確區(qū)分,了解真相,樹立正確價值觀。最后,要活用新媒體,搭建互動學習平臺,為大學生提供新媒體應用的法律支持和心理咨詢,避免因為無知而導致的不道德,不正確甚至是犯罪行為,利用新媒體引領大學生思想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鵬.新媒體壞境下科學傳播新格局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4月
[2]孫若菡.運用新媒體做好網(wǎng)絡時代大學生思想工作的幾點思考.教育教學研究,2011(39):184-185
[3]何海.運用新媒體引導青年研究.新視角,2011(03):111-113
[4]張?zhí)﹣? 沖突與合作:新媒體環(huán)境中大學生思想成長與道德建構.中國電力教育,2012年第四期
[5] 羅家英.網(wǎng)絡影響下高校德育模式變革與構建.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